结局在电视剧里对银子而言是圆满的,一切仿佛因她而变得顺风顺水;而原著中的她,却在结局里遭遇惨死,读来令人难以释怀。也正因如此,改编的编剧才愿意给她注入更有主见、敢于直面困境的性格,让她的人生轨迹显得截然不同。
无论是在剧中,还是在小说里,银子的原生家庭都差不多。家里地少,撑不起六口人的日子;父亲干活没出息,却嗜吃成性,远近闻名。外出打工也难以招呼到人,家里的重担几乎全落在她肩上,只能靠她挖野菜来填饱肚子。她嫁给地主宁学祥,也是出于生活所迫、无奈之中的选择。
真正改变人物走向的是银子婚后的生活。电视剧里,银子婚后学会了拿捏宁学祥,用自己的聪明打开了局面,让父母从一日三餐打眼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妹妹们也有机会上学。因此可以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之后,妹妹们陆续出嫁,连那个“不成器”的父亲也渐渐变好了。后来宁学祥把田地分出去,粮食也被日本人夺走,家里一度米尽粮绝。就在最为艰难之时,她的父亲却带着存粮来到宁学祥家里求济,尽管这批粮食最终还是来自宁学祥的存粮,但他在雪中送炭的举动,令宁学祥刮目相看,赢得了他的尊重,也让闺女银子重新站稳了脚跟。
宁学祥去世后,大儿子宁可金也给她和她的儿子宁可玉分了一些房子,作为安身之所。她少年时期的对象铁头,由于性格上的冲动早早离去,复活后的他还是对她有情,但年少时的命运并不允许他们随心所欲地选择。经历了一些事,二人也许能按心意去走,电视剧对他们的结局属于开放式,但按剧情走向,银子和铁头在结尾很可能会走到一起。
这样的结局,对银子来说确实相当圆满。小说里的人设比剧中更为脆弱、缺乏主见,嫁给宁学祥若没有真正拿捏住他,日后他若一死,银子也会被逐出宁家大院,带着儿子返回娘家,最终仍会被娘家拒之门外。铁头曾试图让她跟随自己,但她拒绝,一句“学宁学祥,丢了性命”成了她的宿命警句。
可惜的是,费左氏在剧与小说里都未能逆天改命。剧中的郭龟腰在苏苏陷入危难之时奋力相救,两人终成眷属,苏苏还为他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孩,一家三口的幸福画面刺痛了费左氏;最终费左氏黑化,以一碗小米粥将他人送走,也以一碗小米粥送走了自己。小说里是郭龟腰压制费左氏,触发了费左氏的报复,于是费左氏煮了一锅粥,既送走了郭龟腰和苏苏,也了结了自己沉重的一生。
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