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妙
离开央视9个月,李七月好像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
之前她参加《主持人大赛》,董卿说她“为舞台而生”,
后来主持《等着我》,观众都叫她“小董卿”,那时候多受关注。
可现在不一样了,听说她转去了农业频道,外界就有不少难听的话,
说她是“落毛凤凰不如鸡”。
再看看她现在的情况,董卿当年那句话,现在大概真有人信了。
基层磨砺一战成名
其实李七月能走到今天,从来不是靠一时的光环,而是从基层一步步磨出来的。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她,第一份工作是在辽宁卫视主持早间新闻节目《第一时间》,
每天天不亮就得爬起来备稿,对着镜头说新闻。
刚入行的新人哪有那么顺,观众说她采访放不开,提问没重点,
甚至有人觉得她“撑不起早间档”。
她没辩解,就把自己的节目录像反复看,对着镜子练语气、调表情,
跟着老记者跑现场学提问,一点🕐️点把生涩磨成了自然。
后来她进了央视,没直接站到演播厅,
而是成了《远方的家》的外景记者,这一干就是八年。
这八年里,她几乎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有时为了拍一个乡村手工艺,得在山里转好几天,
有时为了记录渔民生活,跟着船在海上漂整夜。
风里来雨里去是常事,晒黑了、累瘦了也不吭声,
就跟着当地人学种地、采果子、聊家常,
把那些藏在角落里的风土人情一个个挖出来。
正是这八年在田间地头、山川湖海的奔波,
让她身上少了些新人的青涩,多了些扎根土地的踏实。
而这踏实,很快成了她敲开央视大门的钥匙。
她不是第一次站在这个舞台上。
早在2011年第六届《主持人大赛》,她就凭着一股拼劲拿了优秀奖,
也借着这个机会敲开了央视的门,虽然那时还不算正式主持人,更多是在幕后和外景跑。
八年后的2019年,她又一次站在了《主持人大赛》的舞台,
这时候的她,早不是当年那个生涩的新人。
三分钟即兴考核,题目刚出她就拿起话筒,没有草稿也没有停顿,
从故事讲到情感,从细节说到内核,临场不慌,眼神里全是沉淀下来的稳。
台下董卿看完直点头,说她“往那儿一站,就知道是为舞台而生的”,
连向来严格的康辉都忍不住夸“这功底,扎实”。
最后她拿了文艺类铜奖,不算顶好的名次,却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名字:李七月。
这一次,她不再是“借机会”,而是真正凭着实力,成了央视的正式主持人。
《等着我》被评“小董卿”
后来她接了《等着我》,成了寻人团团长。
这节目不像别的综艺热热闹闹,更多是寻亲者带着几十年的遗憾上台,
她就安安静静坐在旁边听,眼睛里总带着点湿润。
有人找了一辈子父母,说到小时候被拐的细节,她跟着红了眼眶;
有人终于见到失散多年的孩子,她悄悄递上纸巾,自己背过身擦眼泪。
观众说她身上有董卿的影子,知性,温柔,还带点韧劲儿,于是就叫她“小董卿”。
就连董卿也说:她符合文艺类主持人的形象。
还有人说她是“催泪天使”,明明是别人的故事,她却比谁都共情。
那段时间《等着我》的收视率和口碑都不错,事业好像真就到最亮的时候了。
《等着我》后来就不播了,这个承载着很多人的期盼的节目突然间就没了,
李七月的名字也就从黄金档的名单里划掉了。
再露面的时候,她已站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的镜头下,不是寻人团团长,是农业节目主持人。
这消息一出,外面就议论纷纷,有人猜测她是不是没靠山,在台里面被晾一边去了,
也有人怀疑她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才会被贬到这么个“冷门频道”。
还有人说是“落毛凤凰不如鸡”,
从风光的寻人节目变成田间地头的农业报道,这是职业“降级”。
这些猜测就像潮水般涌来,之前几年的努力仿佛成了泡沫,现在只剩下一个“落魄”的标签。
用行动来打破质疑。
可李七月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转到农业频道以后,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西装脱掉,
有时候下田还要套双胶鞋,裤脚挽到膝盖处,裤腿上沾着泥土点。
她不再是寻人团团长,而是跟着农民下地,蹲在田埂上听老农讲哪种玉米种抗倒伏,
凑到果树下看怎么辨别虫害,手里还拿着个小本子记着,
问得比刚入行的实习生还要认真。
在《等着我》的时候,她充当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讲述寻亲故事并且传递人间温情。
现在是农业频道,她变成了产业赋能者,不是空喊农村不错,
而是实实在在去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她做助农直播,并非只是对着镜头念稿子说“这个东西很好”,
而是跟着农民一起去摘果子,打包的时候顺便教老乡们怎么挂上链接、回复评论。
有些农民的核桃卖不出去,她就带团队去山上拍核桃从种到加工的全部过程,
直播的时候把老乡请过来当“主角🎭️”,让老乡自己说核桃好在哪,
最后把这些积压的货全都卖出去了。
她不再是讲故事的人,而是成了搭台子的人。
以前大家都觉得她离开央视是“落魄”,
现在看到她带着老乡数订单、教年轻人用无人机打药的时候才发现,
她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从聚光灯下走到了更实在的土地上。
结语
外界那些“落毛凤凰不如鸡”的话,现在听着反倒有点可笑。
她哪是“落毛”,不过是换了个地方飞,飞得更稳、更实在。
董卿当年说她“为舞台而生”,现在看,这舞台确实不在演播厅里的聚光灯下。
她在田埂上、果园里、老乡的炕头上找到了新的舞台,一个更广阔、更接地气的舞台。
离开央视9个月,她没消失,只是把光芒洒在了更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