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已经八十八斤啦!”镜头里,孟子义双手托腮,眼睛弯成月牙,语气里带着小女孩般的炫耀。这条四秒钟的短视频在短短几小时内收获将近两百万播放,评论区里挤满了“被可爱击倒”的感叹号。然而,当“孟子义增肥到快八十八斤”的词条被顶上热搜,娱乐狂欢背后,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始终无解的命题再次浮出水面:女明星️的身体,究竟是谁在制定标准?
在许多人眼中,八十八斤与“增肥”二字本不该出现在同一句话里。根据公开资料,孟子义身高一米七左右,即便不考虑上镜所需的“镜头胖十斤”效应,这个体重也远低于医学意义上的健康范围。可在娱乐圈️语境里,“再瘦一点🕐️”似乎永无止境:礼服需要平坦的小腹,特写需要清晰的下颌线,高清镜头甚至容不下一条浅浅的法令纹。
值得玩味的是,孟子义的“自豪”并非表演式卖惨,而是带着一种反套路的轻松。她清楚观众对“白幼瘦”的执念,却偏要把“长肉”说成喜事,用反差感消解审美的单一。孟子义的八十八斤之所以引发共鸣,或许正因为她无意中戳破了那层窗户纸:原来连“增肥到八十八斤”都需要勇气,原来我们早已默认女明星️不该有正常人的体重波动。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观众既是畸形审美的受害者,也是共谋者。点开热搜话题,前排高赞评论清一色夸赞“胖一点🕐️更灵动”,仿佛集体完成了一场善意的自我感动;可只要往前翻几页,就能看到对另一位女艺人“麒麟臂”的犀利吐槽。这种分裂的评判标准,恰如学者所言:“我们谴责模特过瘦,却抢购她身上那件只有XS码的连衣裙👗。”当孟子义因为“增肥”被夸可爱时,真正被肯定的并非健康体态,而是她“胖了依然好看”的稀缺性——本质上仍是对瘦削底色的默认。
镜头最后,孟子义对着车窗哈了一口气,画了个笑脸。这个无心的小动作比任何声明都更有说服力:身体首先是属于自己的,它值得被善待,而非被围观。热搜会过去,八十八斤很快会被新的数字取代,但愿下一次,我们不用再为“女明星️终于长到九十斤”而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