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此前有一文,谈及郭富城的“树大招风”。
有位老港迷就说,“媒体第一次打压郭富城是1993年,郭富城约满年代经理人和华星唱片,转投华纳唱片,连续七张唱片没有引进大陆,香港媒体说他被踢出四大天王,梁朝伟来顶替。”
站在此刻回望。
昔年郭富城风光回港彼时前后,与其说是封王,不如说,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绞杀。
而何谓意料之外?
三分述之。
略过入行数年时间。
1990年,虽以同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被封“银河十星”,但在无线🛜电视台沉浮两年有余,郭富城仍然没有迎来事业上的曙光。
一个雨天到来的广告试镜机会,成为了传奇的开端。
过程不重要,我们看结果。
不久之后,一个没有任何歌、影或者舞台主角🎭️作品的二十四岁香港年轻人,在隔海的台湾,红到一塌糊涂。
这是当年,无数香港艺人挣扎以求都难以企及的东西。
他以一个四十多秒的广告超车。
蛮横且不讲道理。
也就在这一年。
台湾那边,有人找到无线🛜电视台,指名要签郭富城去做歌手。
无线🛜乐了,一枚闲卒,居然也有用武之地。
爽快放人。
经过“急行军”式的普通话培训,一个从来没唱过歌的香港歌手,录制了人生中第一张唱片《对你爱不完》。
这是郭富城成王的揭幕战。
出道红极。
有多红?
从《对你爱不完》、《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到《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连续三张唱片,全亚洲销量皆破百万张。
以台湾为起点,他征服了整个华语世界。
诸如台湾金曲龙虎榜六连冠,新加坡醉心龙虎榜十二连冠和单曲九连冠,“冠亚军同拿”、同时三首歌在榜上“自己打自己”,内地连续两个月销冠直至断货等等。
命名发型。
比唱片还贵的写真集,连续五本都卖出超过百万册的恐怖销量。
凡此种种,无一不是“红极”之证。
这是其“回港”前。
衣锦还乡,故地封侯。
对任何人来讲,这都是不可抵御的诱惑,郭富城自然也不例外。
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下,1992年初,在香港的尖沙咀广场,郭富城签约与年代公司和华星唱片,正式从台湾乐坛,回流香港。
旋即封王。
从这一刻开始,香港乐坛有了四大天王,其影响力甚至不止于整个亚洲区域,而是延展到了全球的舞台。
这是一种令人震怖的威能,它与诸多娱乐圈️花名、诨号,有本质区别。
人人妒忌与景仰,又人人艳羡且向往。
这是郭富城回港彼时。
有件事很好笑。
正好又见到有人讲,如果郭富城不从台湾乐坛回来香港“抢位置”,四大天王就是三剑客加上李克勤。
李克勤当然是个好歌手。
但他只比张学友晚一年出道,香港乐坛双子星没有他、两大家族没有他、三剑客还是没有他,凭什么就以为,到了红极的四大天王年代,他就鱼跃龙门了?
此乃闲话延伸。
再以郭富城签约华星唱片为观察起始。
首张精选集《请把我的情感带回家》和首张粤语唱片《第四晚心情》,皆在香港卖出超过三十万张的恐怖天量。
第四张普通话专辑《爱你》,台湾销量四十万张。
第五张普通话专辑《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在台湾上市一周销量二十万,同名主打歌上了当年春晚,又被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选做电影主题曲。
第二张粤语专辑《没有你的爱》,在香港卖出五白金销量,成为香港IFPI首届销量榜冠军。
第六张普通话专辑《梦难留》,延迟很久才登陆台湾,导致盗版泛滥。
因即将离巢,郭富城在华星唱片的第三张粤语专辑《Merry Christmas》,宣发严重不足,导致唱片销量弱势。
此七张唱片,皆不被引进内地。
另一边。
1993年四大天王人民大会堂赈灾义演,郭富城领衔献唱。
同年度又被国家体委邀请,担任第七届全运会“全运之星”,当选华东五省一市“最受欢迎男歌手”,并在全国举办了二十二场巡回演唱会。
如此火热景象,却长时间内,没有任何一张郭富城的唱片上市。
这是何等离谱的情况?
若以四大天王而论,反而先是此前普通话唱片一直弱势、且两年未发普通话专辑的张学友,凭借《吻别》一飞冲天,再是刘德华《忘情水》大卖。
等到郭富城于1994年重返内地市场,战局早变。
这是时运还是阴谋?
之所以说是“意料之外”。
很简单,当年华星唱片签下郭富城,肯定是奔着赚钱去的,而不是要“视钱财如粪土”。
而在时间线上来说。
其唱片不被引进内地,其实与前述老港迷所说的“打压”,还有点对不上。
因为它并不发生于“约满”,而是从签约彼时开始,郭富城唱片在内地的销售势头,就直接被莫名其妙地中止了。
从商业角度来说,这完全不合逻辑。
这完全可以等同于,将当年乐坛最大、最热的一棵“摇钱树”,锁在了柜子里。
可究竟是谁,会跟钱过不去?
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