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他们坚守岭南文脉(烽火里的作文)

烽火中,他们坚守岭南文脉(烽火里的作文)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坪石先生》剧照:“坪石先生”们讨论学校将何去何从。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坪石先生》剧照:黄际遇先生在炮火中坚持讲课。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坪石先生》剧照:抢救搬运图书馆书籍。

今日霍州(www.jrhz.info)©️

拍摄片场,甘小二导演与演员们讨论拍摄细节。

“纵使这些默默耕耘的先生们不求闻达,他们的名字也不应该如此陌生。”《坪石先生》导演甘小二在致观众的信中这样写道。这部历时六年完成的影片,以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迁校办学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以黄际遇为第一主人公的一群教育大家在烽火中坚守教育阵地、延续岭南文脉的传奇故事。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坪石先生》以独特的“知识救国”视角讲述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无奈、迷茫与信念,围绕对“救国”与“教育”的思考,带领观众走进硝烟岁月中的岭南。

在影片所营造的岭南乡村冬日阴雨绵绵的凄清氛围中,甘小二导演要讲述的故事,关乎“筚路蓝缕气犹在”的岭南文脉之传承,更是“残山剩水血未凉”的民族精神之崛起。

●南方日报记者 陈斐仪

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烽火中的文脉守护

“坪石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1938年广州沦陷后,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培正中学、培道中学等辗转迁至粤北坪石镇,在日军轰炸与物资匮乏中坚持办学四年多。这些学校的老师,被后人称为“坪石先生”。

电影的镜头对准了1944年冬天日军再度逼近的坪石。甘小二表示,最后决定拍摄选取的是1944年11月11日即中山大学20周年校庆日到1945年1月17日坪石沦陷这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是岭南文脉命悬一线最危险的时刻,展现了黄际遇等教育大家在民族危亡之际是如何守护住我们的文化命脉的。”

影片里,在烽火中坚持教书读书、于逃难途中拼死保护典籍等一幕幕场景,勾勒出那个动荡年代中“保有一张书桌”的艰难。这些微小的坚守,映射出整个时代文脉存续的壮烈图景。

聊起为何选择坪石办学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进行拍摄,现于华南师范大学任教的甘小二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若没有坪石办学的文脉存续下来,后来可能都无法建成。”

坪石先生》以数天系主任黄际遇为第一主人公,以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工学院教授卫梓松等人物为代表。“影片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有30多位,考虑到故事叙述的流畅性和观众的观影体验,剪辑调整了80多个版本。”甘小二说,他更希望影片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段历史,更多的文艺创作展现这段历史。

将4小时粗剪版本剪辑为2小时成片,这部电影并非如纪录片般全面呈现历史细节,而是成为观众打开这段历史的一把钥匙。“路演时我做了个小调查,问在场的观众电影放映前谁了解这段历史,无人举手;问大家看完电影后是否还想继续了解这些人物和这段历史,所有人都举手了。”甘小二笑着说。

跨越时空的教育思考

“我们在了解史料和编剧的过程中,发现当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最激烈的思想矛盾,也是整个教育界的矛盾:国家危难之际,到底是应该以知识救国,还是参军救国?”甘小二说。

在影片中,天才学生邱扬与恩师黄际遇关于这个问题的激烈争论,以及后来邱扬热血入伍被骗、恩师竭力营救等戏剧性桥段,都巧妙体现了电影的核心主旨:教育何为?甘小二表示,年长的知识分子、先生们具有长远的目标,即保住青年,才能为国家未来的建设留住人才。“文脉之传承犹如人类之繁衍,怀抱火种的青年成了先生们保护的对象。”

甘小二谈到路演时有观众发言,说《坪石先生》不仅是一曲献给所有在乱世中守护文脉的先生们的赞歌,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甘小二在先辈们身上投射出自己心目中理想教书先生的形象——一种在风雨如晦的时代仍坚守信念、以生命传递火种的人格力量。

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对当今教育的一种无声叩问:在远离战火的今天,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精神?青年又该如何在和平年代,传承那份源于危难却超越时代的文化使命感?甘小二笑着说:“一位老师评价这部电影是对‘读书无用论’最好的反击。”

黄际遇的孙女黄小安表示,影片始终在探讨“读书是否有用,读什么书才有用”这一根本性问题。即便到了今天,这依然是困扰许多学生与家长的难题,而电影并未轻易给出结论。“祖父的一生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只要对社会、国家和家庭怀有担当,知识就永远不会无用。”

十余年来,黄小安悉心整理祖父留下的日记,并循着其中记述走遍大江南北,使祖父的形象在她心中逐渐变得立体而丰满。在她眼中,祖父是一个认真做事、勇于担当却淡泊名利的人。“祖父在日记中写道,孩子们曾问他,为何辛苦半生至中年仍生活清贫,他只答道,‘银钱清楚为作人第一条件’。”

黄际遇一生曾三次代理校务,即行使校长的权力处理校务。黄小安说,“这些维持校务、暂摄校务均为过渡性,名不见经传,不列入学校历任校长之列,祖父却责无旁贷,可见他是个做事的人。”黄际遇的一生,正契合孙中山先生对青年的谆谆勉励:“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延伸

一代大师黄际遇的“精神归乡”

黄际遇是谁?他的学生、文学大家老舍曾为他作挽联:“博学鸿才真奇士,高风亮节一完人”。有人认为,黄际遇“勾通文理之邮”的卓越才华,恰是蔡元培心目中理想大学教授的模样。导演甘小二说:“或许有人不知道黄际遇是谁,但大多数人都学过他主编的教材《几何学》《代数学》《微积分》等。”

作为《坪石先生》第一主人公,黄际遇当之无愧。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被誉为20世纪初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才通文理、学贯中西,更精通书法、楹联与棋艺,在数学、文学、音韵学等多个领域卓有建树,曾执教于多所高校并参与创建数学系。而且,黄际遇绝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学者,他还习马术、剑道,在日本留学时曾任校足球队队长,守门员,难怪老舍先生誉之为“奇士”“完人”。

黄际遇先生是广东澄海(今属汕头)人。虽自1902年离乡后长期在外求学与任教,但他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可见家乡风物人事的痕迹,日记中更是流露出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黄际遇的孙女黄小安在整理祖父日记和相关档案时发现,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在回忆与黄际遇交往的文字中,多次提及潮汕元素。

例如,《记黄际遇先生》一文中写道:“有一天他邀我和一多在他室内便餐,一道一道的海味都鲜美异常,其中有一碗白水汆虾,十来只明虾去头去壳留尾,滚水中以烫,经适当的火候出锅上桌,肉是白的尾是红的,蘸酱油食之,脆嫩无比。这种简单而高明的吃法,我以后模仿待客,无不称善。”从中可知,黄际遇曾特地从潮州带回一名厨役,让梁实秋、闻一多得以品尝地道潮汕风味。

“祖父不仅招呼共事者在宿舍喝工夫茶,还常带领他们到潮州商号喝茶。分散在各地的潮州商号,是祖父一解乡愁的好去处。”黄小安说。这从梁实秋的文字中得以考证:“潮汕一带的人没有不讲究喝茶的,我们享用的起码是‘大红袍’‘水仙’之类。”

影片《坪石先生》来到澄海路演,正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甘小二表示,“此次我们怀着对黄际遇先生的崇高敬意,希望能以光影的形式护送先生‘精神归乡’。”

特别声明:[烽火中,他们坚守岭南文脉(烽火里的作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程晓玥参加闺蜜婚礼,腹部明显隆起孕相十足,全网求锤得锤(程晓玥参加闺蜜婚礼)

网友们直接炸锅了,评论区全是“怀二胎了吧”的留言,但她偏偏这次不回应,和以前火速澄清的风格完全相反。关于二胎,她早就在直播里提过想法,说女儿两岁半了,时机正好。 事业方面,程晓玥的时尚博主工作弹性很大,她…

程晓玥参加闺蜜婚礼,腹部明显隆起孕相十足,全网求锤得锤(程晓玥参加闺蜜婚礼)

媒体评供热民企被强行接管:吃相难看 投资数亿遭强占(媒体评供热民企怎么评)

甘肃岷县宏源清洁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前往甘肃进行投资,与岷县政府签订了为期30年的供热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企业随后投入了3.7亿元,满足了岷县城区的集中供热需求

媒体评供热民企被强行接管:吃相难看 投资数亿遭强占(媒体评供热民企怎么评)

2025新款镂空钓台:钓鱼爱好者的随身装备(镂空钩法大全图解法)

2025新款镂空钓台凭借其便携设计和坚固性能,正悄然成为钓鱼爱好者的理想选择。本文深入剖析这款迷你小钓台的创新特点、应用场景及其对未来钓鱼体验的影响。

2025新款镂空钓台:钓鱼爱好者的随身装备(镂空钩法大全图解法)

闺女》收官,观众反感的老套路再次上线,一整季的好口碑翻车了(闺女歌词)

井迪充满活力,每天都元气满满,光是看她就能让人心情愉悦;罗予彤虽然时常显得有些低调,但她与朋友相见时开心的状态也给节目增色不少;至于苏晓彤,她的“墨迹”风格时常让人忍不住想去提醒她快点做决定,不过这一季她显然…

《<strong>闺女</strong>》收官,观众反感的老套路再次上线,一整季的好口碑翻车了(闺女歌词)

贫血最简单的恢复方法(贫血怎么治最快)

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征是疲劳、头晕及面色苍白等。改善贫血状况需综合调整,涉及饮食与医疗监督。首先,提升铁质摄入很关键,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础,可以通过食用红肉、肝脏、菠菜、豆类等食物实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铁剂

贫血最简单的恢复方法(贫血怎么治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