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姐2025:高学历时代下的审美变迁】
文 | 十七
(所有信息均来自文末标注的可靠信源)
当9号陈咏诗戴上镶满水晶的后冠时,这场持续两个月的选美盛宴在争议声中落下帷幕。8月31日晚,第52届香港小姐决赛现场,14位从111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佳丽,在聚光灯下完成了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美丽角逐。
与往届不同,本届三甲选手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冠军陈咏诗160cm的娇小身材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双名校的学历形成鲜明对比;亚军施宇琪剑桥毕业的投行精英身份,与其被指\"显老\"的混血妆容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而季军袁文静生涩的粤语rap表演,则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
这场被戏称为\"学霸选美\"的赛事,折射出香港小姐评选标准的时代变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邱淑贞、赵雅芝等港姐以惊世容颜开启星途,而今的舞台更青睐手持名校文凭的现代女性♀️。冠军陈咏诗13岁入选香港艺术体操队的经历,与其在才艺环节展现的专业水准,似乎暗示着\"智慧\"正在超越\"美貌\"成为新的评判标准。
然而观众的记忆仍停留在那个没有\"科技脸\"的年代。热门选手4号莫凡神似年轻应采儿的笑容,1号李尹嫣落选友谊小姐的遗憾,都让本届赛事陷入\"审美降级\"的质疑。当8号岳凡荻以\"岳飞第35代后人\"的身份登场,6号朱文慧生硬的K-POP表演引发笑声时,人们愈发怀念张曼玉那个神仙打架的时代。
TVB显然在尝试革新。从海选阶段就强调选手的学历背景,111位参赛者中不乏大律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但这种转变也带来新的矛盾——当12号庄静璟的\"塑料粤语\"引发嘘声,当施宇琪的减重故事比她的台步更受关注时,选美比赛的核心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当下,\"美\"的标准确实需要多元化。但香港小姐这块金字招牌的褪色,或许不仅源于审美变迁,更与整个香港娱乐产业的式微息息相关。就像春晚的年度吐槽已成传统,人们对港姐的批评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对那个文化繁荣时代的集体追忆。
(钱江晚报、鲁中晨报等多家媒体对赛事进行了详细报道)
(本文部分素材取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