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正义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场晚会看哭了无数网友:“母亲那句‘儿’!众人回应‘娘’!直接代入”“这段隔空对话太燃了!”……
除了演员🎭️的精彩演出,有网友注意到,晚会的总导演是周莉亚、韩真。
这两个名字的出现,让剧迷们直呼“原来是你们”。
周莉亚与韩真是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青年编导,都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两人曾联合创排了舞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优秀作品。
韩真(左)与周莉亚(资料图)
在《正义必胜》文艺晚会中,两人鲜明的舞剧美学再次呈现,对她们而言,这场晚会是一次全新的创作挑战。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以前是作为创作者,而这次是讲述者”,导演韩真说,历史都是真实的,它原本就意味着是一种未曾触碰过的视角、感受和角色。“在这样一个活动、一台作品里,所注入的所有情绪和情感,都与以前的创作完全不同。我们作为讲述者,要用最大的赤诚,把真实的故事讲出来。”
整场文艺晚会最大的创作特色,是在以往的情景史诗基础上,叠加“戏剧”这一艺术载体,首尾呼应、各篇章有机串联,一气呵成,形成一整部情景史诗剧。
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包括韩真、周莉亚在内的全体创作者而言意义非凡。
舞台上大部分是90后、00后演员🎭️,总导演周莉亚说,“他们 从一开始走进排练厅懵懂的眼神,到后来真正走进这段历史,他们相信演绎的人物是鲜活的,只有他们自己相信,观众才会被感染。”
韩真说, 通过这台作品以及舞台上90后、00后孩子们的表现,说明一个答案——我们从来没有忘记。
这场文艺晚会,何以直抵人心?
如何用9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历史叙事和艺术表达,晚会创作者们给出的答案是“经典瞬间” 。
一个又一个经典瞬间和场景扑面而来、一气呵成↓
令无数网友印象深刻的那句“莫欺我中华无肝胆 母亲膝下百万兵”,让观众再一次回望沉痛的战争,铭记那些为了正义前赴后继的中国英雄。
当三军仪仗队震撼亮相,可以说是对剧中“那是我们的天,他们凭什么想来就来、想炸就炸!”“他们还敢来吗”…… 这几句历史之问的最好回答。
在《如你所愿》的跨时空对话中,宋春丽扮演的妹妹向她哥哥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哥,我是你的妹妹,我不需要再逃避。我们的血脉没有断!”
今天的我们与牺牲的先辈跨越时空的对话:今日中国,如你所愿!
这些瞬间、这些片段不断把观众带入抗战的历史中,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如今的和平与幸福是如此难得, 也让大家更加懂得“胜利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近千名青年师生参与演出
记者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获悉,来自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900余名师生参与了文艺演出的筹备演出工作。
在排演的过程中,师生们不仅磨练了意志品质,提升了艺术表达能力,更通过排练和观摩演出,上了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有参演学生表示,“每一次排练和登台都让我心潮澎湃,当我穿上表演服,以肢体和语言还原那段历史时,仿佛触摸到了先辈们的热血和坚韧。”
北京舞蹈学院共有378名学生参与舞台表演,序幕、五个篇章、尾声的17个节目中都能看到该校学生的身影。总导演周莉亚、韩真为北京舞蹈学院校友。
北京电影学院共有62名学生参与此次演出,有讲述东北抗联故事的合唱《血染的白桦林》,情境戏剧《窑洞》、《永远的番号》,第五篇章朗诵《如你所愿》……学校表演系2023级研究生胡新琪表示,这次的经历让自己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也为能够以这样的方式铭记历史而自豪。
北京体育大学17名学子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忱和崇高的使命感,圆满完成组舞与组歌《遍地烽火》、情景戏剧《永远的番号》、歌舞《命运与共》等节目的演出任务。参演学生表示:“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与先辈对话。”
中国戏曲学院20余名师生参与了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制作、节目单设计与制作、舞台技术保障、演出保障等多项工作。其中,舞美系副教授王亚东带领7名学生参与的舞美设计工作,以长32米巨型长城浮雕幕为精神图腾搭配分层照明方案打造“流动历史画卷”。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156名师生分别担任多个篇章主要表演工作和整台晚会的制作工作,覆盖表导演创作、舞美设计、制作管理等专业。校友刘敏涛一句“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令许多观众为之动容。
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声乐歌剧系等多名教师参演,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杨嵘担任晚会核心主创成员。晚会以精彩的表演向历史致敬,用艺术的形式讲述抗战故事,传递伟大的抗战精神,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
弦歌不辍唱山河
薪火相传忆初心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也是一场青年与先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