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的舞台灯光将再度为“百草厅”亮起。由国家话剧院出品、郭宝昌执导的话剧《大宅门》将于9月5日至7日连演三场,这也是该剧创排12年后首次入川。本轮演出沿用吴樾、刘佩琦、常玉红等主演阵容,以160分钟的长度,把70集电视剧的体量凝练为一部舞台史诗。
话剧版《大宅门》首演于2013年,编剧刘深用三年五易其稿,将白氏家族跨越清末、民国、抗战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沉浮史浓缩为线性叙事:老年白景琦巡夜时的独白,与少年白景琦的“穿越”对话成为全剧框架,幕与幕之间由郭宝昌本人录制的画外音衔接,既保留了电视剧的史诗气质,又突出了舞台假定性的独特质感。
吴樾此次继续饰演白景琦。这位曾获全国武术锦标赛八极拳冠军的演员,把武戏功底转化为人物气场:开场一段徒手夺枪的亮相,既符合白景琦“江湖气”的身份,也迅速把观众拉入乱世氛围。面对“前有陈宝国、刘威珠玉”的比较,吴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把电视剧版看了七遍以上,每轮演出后都会记下观众笑声和掌声的节奏,再回排练厅微调语气与停顿。
67岁的刘佩琦则从电视剧中的“白三爷”一路演到话剧舞台,被剧组称为“活化石”。为了适应舞台放大效应,他把电视剧里微表情的细节全部转化为更外化的肢体与声腔:白颖宇青年时的贪婪用加快的语速与缩颈探肩的体态表现;晚年拒绝出任伪职的一场戏,则借助突然拔高的声调与挺直的腰背,完成人物弧光的最后一跃。刘佩琦透露,每次演出前他都会默戏15分钟,“把对白在心里过一遍,防止年龄带来的记忆误差”。
剧中所有女性♀️角色由常玉红一人分饰黄春、杨九红、李香秀三人。如何在十分钟内完成换装与人物切换?她依靠的是“声、形、步”三位一体:黄春的声音位置靠前,体现大家闺秀的克制;杨九红使用略带鼻音的京腔,步伐更快;香秀则压低嗓音,加入晋中口音,配以利落短发和工装裤,瞬间完成身份转换。常玉红把这种高难度表演称为“技术也是艺术”,“观众能清晰分辨角色,就说明方法对了”。
舞台技术方面,本轮演出仍采用薛殿杰设计的“可移动四合院”:三块高9米、重2吨的巨型景片通过轨道横向推移,可在30秒内完成“前厅-药房-后花园”的空间转换;升降平台暗藏5个不同高度的表演区,配合灯光切换,实现“一镜到底”的蒙太奇效果。音乐继续由电视剧原作曲赵季平担纲,京胡、板鼓与弦乐四重奏被放置于台口左侧,既现场伴奏京剧唱段,也承担情绪铺陈功能。
自2013年首演以来,话剧《大宅门》已在全国巡演超过150场,票房始终处于“开票即罄”状态。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表示,本轮成都演出后,剧组将启动新一轮“经典重述”计划:在不改变主线的前提下,加入更多川渝方言版本的对白测试,并邀请本地曲艺演员参与“百草厅开张”一场的龙套演出,以增强地域互动性。这意味着,白家老号的故事将在舞台上继续生长,而非简单复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