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转型当导演?开什么玩笑!"
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前夕,豆瓣小组里这条高赞评论很快就被现实狠狠打脸。9月4日晚,丽都岛Sala Grande放映厅灯光亮起的瞬间,全场观众集体起立,持续七分多钟的掌声让『舒淇』哭花了妆——那些曾经对准她的镜头此刻都在记录一个全新的身份:导演。
这部名为女孩的电影,用粗粝的影像撕碎了人们对少女题材的甜美想象。1988年的基隆港,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和铁锈的气息。14岁的林小丽被醉醺醺的父亲推倒在码头,膝盖渗出的鲜血混着雨水在木板上晕开。女孩死死护住书包里那张皱巴巴的偶像海报,这个细节来自『舒淇』15岁离家时的真实经历。"只不过我当时藏的不是海报,"导演在幕后花絮里笑着说,"是一张被汗水浸湿的长途车票。"
为了还原记忆中的基隆港,『舒淇』带着美术组走遍台湾北部渔村。在废弃的曼波桥取景时,她意外发现桥墩上刻着"Vicky 2001"——那是二十年前她在侯孝贤千禧曼波中的角色名。这个巧合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最终成就了影片中最动人的长镜头:新时代的少女奔跑过前辈电影人留下的印记,被外媒誉为"跨越时空的影像对话"。
选角过程充满戏剧性。女主角🎭️白小樱是『舒淇』在艺大校门口"偶遇"的新生,试镜时紧张得直咬指甲的样子让导演想起自家表妹。歌手9m88在第十八次NG后几乎崩溃,『舒淇』递上冰咖啡的那句"把'难'字咽下去"后来成了剧组名言。最拼的是邱泽,为演好家暴父亲,他把自己关在汽车旅馆灌威士忌,拍摄时连皮带都拿不稳的颤抖反而成了最真实的表演。
首映后的记者会上,面对"为何坚持用16毫米胶片"的提问,『舒淇』轻抚着手腕上的旧伤疤回答:"因为划痕和噪点,都是记忆本来的样子。"这个动作让观众注意到林小丽手腕上如出一辙的疤痕设计——当特写镜头扫过时,放映厅里响起一片压抑的表示。
从威尼斯到多伦多,这部带着海风味儿的电影持续引发热议。『舒淇』在ins晒出的机场素颜照下,粉丝制作的对比图被疯狂转发:左边是1996年戛纳红毯上的青涩新人,右边是2025年扛着导演监视器的背影,中间"从镜头前到镜头后"的蜕变让无数人动容。
当记者提及"女性♀️导演的困境"时,『舒淇』笑着提起父亲当年"女孩子学什么电影"的训斥:"所以我15岁就逃家了。"她眼角的笑纹在镁光灯下格外明显,像老胶片上温暖的划痕。散场时,一位留学生递来1998年的半价学生票,『舒淇』用闽南语说的那句"你比我勇敢"让在场者无不动容——那张车票最终被导演收进口袋,如同封存了一段共同的青春记忆。
影片结尾,站在货轮甲板上的林小丽对着大海喊出那句"我会变成任何人,除了我妈",正是『舒淇』少女日记里的原话。16毫米胶片特有的颗粒感将画面晕染成朦胧的蓝色,就像被泪水模糊的旧时光。有观众在豆瓣写道:"这不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而是一把雕刻时光的刻刀——『舒淇』把那些伤痕与荣耀,都刻进了胶片的肌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