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怎么栽自己人手里?发言嘲讽中国GDP,遭网友抵制
《流浪地球》团队这次栽跟头,真不是因为票房或者剧本,纯粹是自己人嘴没把门儿的,把观众当空气了。好不容易做成 “国民科幻”,代表着咱们的自信和突破,结果监制王红卫一句阴阳 GDP 的话,直接让舆论炸了锅 —— 观众可不全是没文化的,谁会花钱买不痛快啊?真踩了大家的底线,就算郭帆导演本事大,也救不回来。
事儿出在 2025 年海浪电影节上,王红卫上台说:“今年暑期档票房涨了 2.77%,GDP 都 5% 了,我们这 2.77% 虽不高,但真啊。” 现场有人笑,那笑声里全是酸味,明眼人都听得出,他这是硬把电影票房和 GDP 绑一块儿,暗戳戳说 GDP “虚”,就电影数据 “真”。私下开玩笑也就罢了,公开场合还被媒体全程录像,这不光是给自己抬身价,还捎带贬了国家,观众能忍才怪!
网友为啥这么火大?GDP 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那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底气啊,涨 5% 大家才敢买房、敢消费、敢规划未来。一个电影人,不琢磨剧本不反思作品,张嘴就揶揄 GDP,这哪儿是调侃,分明是踩线了。大家生气,不是护短,是真觉得被冒犯了。而且这几年,电影圈总有些被网友叫 “老登” 的人,作品不咋地还总觉得观众没眼光,一边吃着国产电影的红利,一边捧着国外的标准,出成绩就吹 “艺术”,扑街了就甩锅给市场和观众。王红卫这话,简直是这种心态的升级版,潜台词就是 “GDP 不真”,观众的火气,也是攒了好久的委屈。
更有意思的是同场电影节,别的大佬也没少闹笑话。王中磊抱怨《长安的荔枝》没赚钱,一脸困惑;陈砺志说《南京照相馆》成功是 “利用国民情绪”,还为自己扑街的《东极岛》找借口。说到底就是不反思创作,先甩锅。可观众不傻啊,《南京照相馆》没流量没特效,就靠讲好小人物的故事,票房比他们高 20 亿,这才叫用作品说话,不是靠嘴炮。
最冤的还是《流浪地球 3》。郭帆正被网友催着赶进度,科研团队研究小行星撞击预案,大家都喊 “别让电影追不上现实”,结果监制先捅了篓子。观众哪分得清谁是导演谁是监制,只要挂着《流浪地球》团队的名,就容易一锅端。现在观众早不像 2019 年那样 “护着” 国产科幻了,眼睛都亮着呢,一点失误都可能被放大,郭帆最怕的,估计就是被自己人拖下水。
其实观众早就变了,十年前还会对着 “大导” 点头装懂,现在年轻人可敢抵制、敢用钱包👛投票了。2019 年《囧妈》免费线上放,观众就给了好口碑;《哪吒》没大咖没噱头,靠共情和真心就卖爆了。这说明大家懂什么是真情实感,可那些 “老登” 还在那儿俯视观众,作品扑街也不反思。王红卫这话,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还是北电教授,要是把这种 “甩锅思维” 教给学生,下一代电影人还怎么进步?
说到底,王红卫说电影数据 “真”,可真正的 “真” 在观众那儿 —— 票房扑街是真,骂声是真,抵制也是真。《流浪地球》栽在自己人手里,不冤,它说白了就提醒大家:观众才是中国电影的 “大老板”,谁把观众当傻子,谁就只能出局。要是团队真能有 GDP 那种踏实劲儿,也犯不着在台上说这些阴阳怪气的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