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1年过去了,杨振宁已103岁高龄,翁帆也49岁了。 他们依然携手相伴,用时间证明了这段感情并非外界最初猜想的那样。
翁帆与杨振宁的初次相遇是在1995年。 当时在汕头大学读书的翁帆,因品学兼优、英语流利,被选为接待员,负责接待前来参加物理学大会的杨振宁及其夫人杜致礼。
杨振宁后来回忆,他和妻子杜致礼“立刻就喜欢翁帆”,觉得她“漂亮、活泼、体贴”。 这次会面后,翁帆与杨振宁夫妇保持了偶尔的书信联系。
2003年,杨振宁的原配妻子杜致礼女士因病去世。 得知消息后,翁帆写了一封信安慰杨振宁。 这封信像“阳光一样照进了杨振宁黑暗的心里”,也成为了两人重新频繁联系的契机。
随着联系变得频繁,两人的感情逐渐加深。 2004年,杨振宁向翁帆求婚。 面对这个比自己年长54岁、甚至比自己父亲还要年长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翁帆经过考虑后答应了。
当翁帆将结婚的决定告诉家人时,她的父亲翁云光一开始非常震惊。 但他最终选择了尊重女儿的决定,并表示“我们完全理解和支持女儿。 小帆愿意为照顾杨教授的晚年生活作出牺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光荣! ”
婚讯公布后,引发的舆论风暴是空前的。 “28岁嫁82岁? 不是图钱就是图名! ”“等老人家离世,她就等着继承财产! ”这类质疑声层出不穷。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翁帆的反应是直接关掉手机,在家好好睡了一觉。
外界众多猜测中,最主流的一种是指责翁帆“图财”。 但实际上,翁帆本身的经济条件并不差。 在嫁给杨振宁之前,她曾是香港电视台主持人,工作和收入都很好。 她的前夫是做生意的,离婚时分了很多财产给她,她本身有住房和贵重首饰,并不缺钱。
杨振宁早已公开表示,自己的财产大部分会捐给科研机构,翁帆能得到的只有一套清华别墅的“使用权”。 翁帆不仅对此没有异议,还帮助杨振宁管理财产,让他能将更多钱用在科学事业上。
翁帆悉心照顾着杨振宁的饮食起居,调整他的饮食、安排合理的作息。 她为杨振宁整理学术著作、翻译论文,还陪伴他出席各种国际场合。
两人一起旅行、一起看书、一起散步。 在清华园的“归根居”里,书房是翁帆最爱呆的地方,迎着阳光,夫妻两人常一起读书看报。 翁帆有不懂的问题请教丈夫杨振宁,他常常欣然地讲给她听。
两人结婚时,杨振宁已82岁高龄,生育自然不再可能。 他们约定过好二人世界。 但翁帆悄悄冷冻了9颗卵子。 这个举动曾被一些人解读为翁帆在为自己“留后路”。
杨振宁对此表示理解,他曾坦言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翁帆要独自抚养孩子,因此不希望翁帆为自己生孩子。 但他也支持翁帆保留未来做母亲的机会,并明确表态支持自己去世后翁帆可以改嫁。
对于翁帆而言,在这段婚姻中,她更看重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 她曾说“从未看重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富有。 ”她欣赏杨振宁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认为“能陪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是她的荣幸”。
杨振宁则称翁帆是“上帝给我最后的礼物🎁”,对翁帆多年的陪伴充满感激。 他曾说,翁帆让他晚年生活不再孤独。 在杨振宁102岁生日那天,他醒来后对翁帆说“感谢你的陪伴,我爱你……”
在陪伴杨振宁的21年里,翁帆自身也得到了成长。 她原本是英语系毕业,婚后在杨振宁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开始攻读清华建筑学博士,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她长期协助杨振宁工作,翻译论文,在国际场合进行沟通,成为了他学术和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翁帆的父亲翁云光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对女儿婚姻的理解和支持,给了翁帆面对外界流言的底气。 杨振宁的弟弟及子女对他们的婚姻也没有过多干涉。
21年的时光悄然流逝。 当年那些不看好他们的人,如今许多都已改变了看法。 人们看到的是103岁的杨振宁依然精神饱满,49岁的翁帆气质愈发优雅,两人出席活动时依然十指紧扣,相处和睦。 他们的婚姻比许多同龄夫妻更长久、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