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胖仔娱说
编辑丨胖仔娱说
引言
这部音乐剧要多绝?可以说是把生活、爱情和渴望的滋味全部浓缩成一杯醇香的佳酿,慢慢渗透进每个人的心扉。
2006年,音乐剧醉酒作娘首次在舞台亮相,一出场就狂揽当年托尼奖13项提名,最终包揽5项大奖。此后它更是在各大奖项中狂扫荣誉,一路高歌猛进,至今仍在多地持续上演。
这么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它独特的戏中戏结构。你一边看着滑稽喜剧中的闹剧,从头乐到尾;一边又被描写中年男子孤独生活的情节触动心弦。仿佛在剧场内外同时体验两种人生。
演员精湛的演技,悦耳的音乐旋律和华丽的舞台布景,无不给你一个叹为观止的体验。堪称音乐剧界的明珠佳作!
网友评论:
@星星眼888:我第一次看这部戏,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剧情震撼人心,曲折离奇,环环相扣,看着看着就走进那个中年男子的世界,感同身受他的孤独。演员们也太优秀了,把剧本完美再现。
@Lolita小公主:剧情我也很喜欢,但更被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惊艳到了!场景切换毫无遮掩,通过灵活的装置和机关变幻,将两个世界巧妙衔接,仿佛在现实与梦境中无缝切换。舞美组的功力也是没话说啊!
剧情创作特点
这部戏带我们步入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全程围绕一名中年男子展开,他独自生活,被冠以椅子上的人这一绰号。
这个男人与我们分享了他钟爱的一张关于音乐剧醉酒伴娘的黑胶唱片,只要一按下播放键,唱片中的角色便鲜活上场,把一场婚礼大闹剧重现眼前。
婚礼上新郎不小心吻了假扮法国女伴的新娘,气得后者取消婚期。最终在众人帮助下,新人幸福结合,散场。
尽管醉酒伴娘的戏码喜剧性十足,但男主的生活却暗自揭示着沧桑与悲伤。他偶尔透露自己也曾婚姻失利,现在在这虚幻而美好的音乐剧世界里寻求慰藉。
别有洞天的是,醉酒伴娘本身根本不存在,只是编剧杜撰的一出戏。
它的背景被设定在1927年美国音乐剧初期,全然富丽浓重的复古风情。无论情节、曲调还是表演风格,都蕴含着那个年代独有的韵味。
需要指出的是,整部戏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两层含义:
一是男主的生活故事与音乐剧情节互为线索,两条时间线并行;
二是每个扮演音乐剧角色的演员,都带着自己真实生活的特质与人际关系来表演。
椅子上的男人为节目提供了贯穿始终的旁白,就像一堵第四面墙将他与台下观众隔开。
我们都是通过他播放的旧唱片来欣赏那出音乐剧。随着旧唱片的进行,他个人生活的更多侧面也渐渐揭露。
等到最后,他独自留在公寓,但心中永远珍藏着那张心爱的黑胶唱片,每当他孤单时就会倾听片中的旋律。
网友评论:
@柠檬蜜96:天哪,这部戏也太有意境了吧!我看了简直百转千回,一会被滑稽喜剧逗得前仰后合,一会又被中年男子的孤寂生活击中泪点。两个平行的世界,似真实却又像梦境,剧组的构思实在太棒了。
@Lainey小公主:编剧太有才了,故意在戏中掺杂很多元素,令人猜不透哪些是现实哪些是虚构。这层层叠叠的迷雾,反而让观众更深刻体味人生的美好与遗憾,找到与男主的共鸣。我给全剧99分!
舞台设计精髓
整个演出的舞台设计几乎千里迢迢从原版移植而来,保留了不少创新元素,比如破旧公寓和可移动的冰箱门等。
主要环境就是椅子上那位男人的家,他的生活场景与音乐剧世界通过舞台框架和场景墙进行切换。
墙上布满了古老音乐剧的宣传海报,一旦他放起黑胶,这个世界便如梦开场。
为了呼应两个平行时空,舞台需要做出快速切换,设计保持写实基础,但也加入了抽象元素,突出了男主的个性特征。
舞台两侧的框架设计,使人仿佛置身一个剧院,直接走进男人的房间。摆放的茶壶书本等,就是房间的一部分。
在演出开始前,部分舞台元素已给观众窥见,待幕布徐徐升起,核心场景自然流畅展现,不会混淆哪些是哪个世界的部分。
男主的个人空间自始至终都在缓缓揭晓,没有新元素加入,让观众专注于情节发展。
舞台两侧悬挂着多部知名和小众的音乐剧海报,无一不在诉说着男主对虚构音乐剧的狂热。
这些调度无疑让观众更深刻认识了男主的人格和品味,他是位音乐剧狂热爱好者,被琳琅满目的剧海报装点的房间也因此分外有情调。
一个值得称赞的设计在于舞台装置的多功能性。为追求写实,无需频繁更换布景,而是将有灵活性和可变性的道具重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