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甄嬛传》开头,夏冬春刚出场就咋咋呼呼,三集不到就被华妃赏了“一丈红”,好多人觉得她“蠢得离谱”。可细想想,这角色偏偏“蠢”得特别真实——她不是编剧故意写的“工具人”,而是像极了现实里那些没搞懂规则就乱闯的人,把“眼高手低、拎不清”演活了。
夏冬春的“蠢”,首先是没搞懂“自己有几斤几两”。她出身不算顶级豪门,父亲是包衣佐领,在满朝勋贵里顶多算“中等偏上”,可她偏把这点家世当成“横着走的资本”。选秀时就敢跟眉庄呛声,说“我家不比你家差”;刚进宫封了“常在”,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见了安陵容穿着素净,当场就嘲讽“穷酸样,也配进宫”;连甄嬛主动跟她打招呼,她都爱答不理,摆足了架子。
她以为“家世”就是宫斗的全部,却忘了宫里最不缺的就是有背景的人——华妃是年大将军的妹妹,皇后是乌拉那拉氏的嫡女,连甄嬛的父亲都是大理寺少卿。她那点家底,在真正的权贵面前根本不够看,可她偏没这个自知之明,还把“炫耀家世”当本事,这不就是现实里“没见过大世面,却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吗?
更要命的是,她完全不懂“宫斗的规矩是啥”。古代后宫里,“尊卑有序”是底线,可夏冬春连最基本的“看人下菜碟”都不会。华妃是皇上最宠的妃子,连皇后都要让三分,她倒好,在宫里故意跟华妃的人作对——太监给华妃宫里送赏赐,她故意拦着问“凭啥华妃的赏赐比别人多”;华妃召她去翊坤宫,她不仅不紧张,还觉得“华妃是要给我撑腰”,进门就敢跟华妃顶嘴,说“我没错,是其他人不懂规矩”。
她以为宫斗是“谁嗓门大谁有理”,却不知道宫里的“狠”藏在暗处——你得罪了人,不会当场跟你吵,只会悄悄给你穿小鞋,甚至直接要了你的命。就像现实里,有人刚进职场就敢跟领导叫板,觉得“有理走遍天下”,最后被穿小鞋还不知道为啥,夏冬春的“蠢”,其实就是没看透“规则的残酷”。
还有她的“拎不清”,特别像现实里“急功近利又没脑子”的人。夏冬春进宫就想争宠,可她不知道“争宠得找对方法”,反而把“树敌”当“刷存在感”。刚进宫就跟甄嬛、眉庄、安陵容结仇,觉得“打压别人就能显自己厉害”;华妃本来没注意到她,她偏要主动凑上去挑衅,最后被赏“一丈红”,其实是自己把自己推到了火坑里。
她没明白,宫斗里“藏拙”比“张扬”重要——甄嬛刚进宫时故意装病避宠,眉庄谨小慎微不抢风头,就连后来的安陵容,一开始也懂得“低调做人”。可夏冬春偏不,她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以为“越张扬越受重视”,结果成了宫里第一个被“淘汰”的人。这就像现实里,有人刚到新环境就想“一鸣惊人”,却没搞清楚状况就乱得罪人,最后早早出局,不是“蠢”,是太急着证明自己,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其实夏冬春的“真实”,就在于她的“不完美”——她不是宫斗剧里常见的“要么狠要么蠢”的极端角色,而是像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有点小背景,有点小野心,却没对应的眼界和脑子,总以为“世界围着自己转”,最后在规则里栽了大跟头。
所以看夏冬春被赏“一丈红”时,我们觉得“解气”,又有点“唏嘘”——她的“蠢”不是编出来的,而是把现实里“拎不清的人”搬进了宫斗剧里。也正是因为这份真实,她成了《甄嬛传》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炮灰”,提醒着所有人:不管在什么环境里,先搞懂规则、看清自己,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