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宅门》的时候,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杨九红和白佳莉这对母女 —— 亲闺女恨了亲妈一辈子,就因为杨九红的出身,白佳莉这辈子都没抬起过头,最后俩人都落得个悲剧收场,想想都觉得难受。
还记得杨九红第一次在白家见着长大的白佳莉那幕不?二奶奶故意问白佳莉:“她是你娘吗?” 白佳莉冷冰冰扔了句:“我没有娘,我娘早死了!” 就这一句话,把杨九红想认闺女的那点欢喜和盼头全砸没了,也注定了她们娘俩一辈子对着干的命。
有人纳闷,亲妈再怎么样也是妈,白佳莉为啥就不肯认杨九红呢?核心原因就一个:杨九红是青楼出身,这在当年就是 “污点”,让白佳莉一辈子都背着这顶 “骂名”。
杨九红打小就被卖进青楼,后来因为喜欢白景琦,自己赎了身跟着他回了白家。虽说杨九红人不坏,本性善良,但白家,尤其是掌权的二奶奶,打心眼儿里瞧不上她,觉得她是家族的耻辱,压根不让她进白家大门,只能把她安置在外头的宅子里。
后来杨九红怀了白佳莉,本以为有了孩子就能名正言顺进白家,结果二奶奶一句话就给否了 ——“白家的血脉,哪能让你这么个出身的人养?” 硬生生把刚生下来的白佳莉抱走,交给白景琦的正房黄春抚养。
白佳莉打小在黄春身边长大,接受的是 “大家闺秀” 的教育,二奶奶还天天在她耳边念叨:“你那个亲妈不是好人,身份不干净,不配当你娘!” 久而久之,白佳莉心里就种下了恨的种子,打从心底里厌恶杨九红。
长大以后的白佳莉,性格又倔又拧,还带着点自卑。她既以自己是 “白家人” 为荣,又天天琢磨着怎么摆脱 “青楼女子女儿” 的身份,这种矛盾的心思,让她对杨九红的敌意越来越重。
杨九红看闺女这么恨自己,心里能不疼吗?可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 闺女打小没在自己身边长大,娘俩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墙,怎么都拆不掉。后来杨九红想尽办法想跟闺女亲近,送东西、说软话,可白佳莉根本不领情,每次都拿最戳心窝子的话扎她:要么说 “我娘早死了”,要么直接骂她 “窑姐”,专挑杨九红最在意的痛处戳。
其实说到底,白佳莉也是个可怜人,是封建年代和原生家庭的受害者。那时候的女人,名声比命还重要,尤其是在白家这种讲究门第的大家族,杨九红的出身就像一道坎,不仅拦住了杨九红,也压得白佳莉喘不过气。她恨杨九红,其实也是在恨自己 “不干净” 的出身,恨自己这辈子都甩不掉这个标签。
可杨九红也不是软柿子,长期被白家排挤、被闺女痛恨,她心里的委屈和憋闷越积越多,性格也慢慢变得偏激。后来白佳莉嫁人了,丈夫在抗战里牺牲了,她一个人带着女儿何琪过。杨九红看着机会来了,心里憋的那股气终于爆发了 —— 她学当年二奶奶的做法,直接把外孙女何琪抢走了,就是要让白佳莉也尝尝 “女儿不认娘” 的滋味,报复她这么多年的狠心。
这下可好,娘俩的矛盾彻底没发调和了。白佳莉因为小时候没得到母爱,恨杨九红;杨九红因为没得到闺女的认可,反过来报复白佳莉。俩人就这么在 “你害我、我报复你” 的怪圈里打转,谁都没好过。
杨九红其实也不想这么做,每次看到白佳莉为了要回孩子急得掉眼泪,她心里也疼。有一回她实在忍不住,靠在白景琦怀里哭着喊:“我也不愿意这样啊!” 她只是想让白佳莉感同身受,知道当年自己被抢走孩子有多痛,可她选的办法太笨了,不仅没解开矛盾,反而把俩人的关系推得更远。
杨九红就这么把何琪养了 18 年,结果何琪跟白佳莉也不亲了,只认杨九红这个姥姥。后来白佳莉要跟着丈夫的家族走,想把何琪带走,可孩子不肯跟她走。最后还是白景琦看不过去,劝杨九红:“你报复了快 20 年,也该收手了。哪有当妈的不心疼自己儿女的?你放她们娘俩一条生路,不然将来何琪有了女儿也不认她,这不就成了代代相杀,一辈子都没好下场吗?”
白景琦这话算是说到杨九红心坎里了,其实她早就后悔了,心里也疼白佳莉,就是娘俩之间的冰结得太厚,谁都拉不下脸先低头。听了白景琦的话,杨九红哭得稀里哗啦,赶紧找到何琪,叮嘱她一定要认自己的妈。然后她躲在屋里,撩开窗帘看着白佳莉和何琪母女俩团聚的背影,眼里全是羡慕 —— 她多希望,自己也能跟白佳莉这么亲近啊。
可惜啊,白佳莉认回了自己的女儿,杨九红却到死都没等来闺女的一声 “妈”。白佳莉临走前,其实有过犹豫,她折返回来,嘴唇动了动,好像想喊一声 “妈”,可最后还是没好意思开口,转身走了。屋里的杨九红,从白天等到黑夜,盼了一辈子的那声 “妈”,终究还是没等到。最后,她就在无尽的绝望里,坐着走了。
说到底,人和人的痛苦,有时候真的没法互相理解。白佳莉年轻的时候,根本不懂杨九红心里的苦;等她后来自己当了妈,体会到骨肉分离的痛,想认妈的时候,却已经没机会了。
杨九红的出身,是她们娘俩矛盾的导火索;而杨九红抢外孙女的举动,又把矛盾推到了顶点。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对母女,就在互相折磨和报复里耗了一辈子。其实说到底,这也不是她们俩的错,更多的是封建家族的规矩和那个年代的观念害了她们 —— 要是放在现在,哪会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可惜啊,没有如果,最后只落得个 “一辈子遗憾” 的悲剧,太让人唏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