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光是有很多快乐幸福的时刻,也会遇到很多糟心事和低谷。
面对生活当中的困难,真正难以跨越的或许不是眼前的这个坎,而是缺少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纪录片《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Blink)今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这部由国家地理出品、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团队制作的作品,在豆瓣获得了8.2的评分,也在国际上斩获了第46届新闻与纪录片艾美奖最佳剪辑奖。
尽管获得了业内的认可,但一个现实的数据摆在面前,截至目前这部影片在国内票房仅为75万元。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的是一对加拿大夫妻和他们的四个孩子的故事。
在这个家庭中,有三个孩子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眼病——视网膜色素变性。医生明确表示,当前这种病无法治愈,孩子的视力会在几年内全部丧失。
面对这个可怕的诊断结果,一般家庭可能会选择节省开支、留在家中照顾孩子。但佩尔蒂埃夫妇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这对夫妻卖掉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筹集了一些资金,准备带孩子们在失明前环游世界。
这对加拿大夫妇想要用全世界最真实的风景,给孩子们留下真实的视觉记忆,而不是仅靠照片和图画让孩子了解世界。
起初这个计划的启动资金遇到了困难,直到出发前,父亲塞巴斯蒂安公司被并购,他手中的股份变现后,才有了本次旅行的经费。
这对夫妇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定下了每天不超过200美元💵的旅行预算,选择露营、青旅、民宿等方式节省开支。
这个家庭的旅行并不是简单“打卡景点”,而是真正的感知和“触摸”这个美好的世界。
在孩子的愿望清单中,有“在埃及骑骆驼喝果汁”、“在蒙古骑马”、“在火车上过夜”,甚至“穿越喜马拉雅”。父母没有否定这些天马行空的愿望,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一一实现。
纪录片中真实记录了这些场景,同时也记录了更多不那么“完美”的瞬间。
比如孩子们半夜因为旅途的劳累而哭泣,又或是面对非洲草原突然袭来的暴雨时的大家的手足无措。
令人难过的是,当有孩子因为夜盲无法看见星星,观众才开始意识到视力的退化已经在夺走孩子们的健康了。
母亲伊迪丝在片中说:“他们看不到星星时,才真正意识到,世界正在一点点远离。”
尽管家庭本已经有三个患有疾病的孩子,再加上旅途中要面对很多难题,但从片中可以看到,这对父母并没有用“感动”去消费孩子,而是用每天的积极生活去面对病痛。
这对夫妻没有回避孩子的病情,也没有回避孩子在旅途中表现出的疲惫、想家、情绪崩溃。
困难并没有阻止这个家庭旅行的脚步,这对夫妻通过旅行教育孩子如何用耳朵去听风声、用手去触摸岩石、用鼻子去闻森林的气味。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在失明后仍能够记住世界的美妙。
当旅行结束后,这个家庭又回到加拿大过上了普通生活。孩子们开始学习使用盲杖、接触导盲犬,适应未来可能的生活状态。
不过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母亲伊迪丝把这段旅程写成了一本书《Plein leurs yeux》(填满他们的双眼),记录孩子们看见世界的最后一年。
这个家庭的故事,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一部赚取观众眼泪的廉价商品。
纪录片展现了一个家庭勇于对抗命运的故事,也展示了一对父母对“如何教育孩子面对不可控人生”的深思。
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而人们能做的,是在还能看见的时候,好好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