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父母爱情》时,大家总爱沉浸在安杰和江德福的甜蜜里 —— 安杰优雅漂亮,江德福体贴宠人,日子过得光鲜又舒心;可一转到老丁和王秀娥,画风就变了,哪怕剧情里有不少搞笑片段,也总透着股说不出的酸涩。
王秀娥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打扮』,说话大嗓门,一激动还挤眉弄眼的,透着股泼辣和八卦劲儿,跟隔壁安杰比起来,简直像个 “小丑”。安杰每天漂漂亮亮去上班,回家有德华帮忙做家务,江德福还把她捧在手心里;可王秀娥呢?家里家外的活儿全扛了,还得带三个调皮的儿子,整天忙得灰头土脸,老丁回家不仅没个好脸色,还总挑三拣四。
结婚十几年,王秀娥从没听过老丁说一句软话。她曾羡慕地跟德华说:“你丁大哥对安杰说‘好好睡吧’那语气,我跟他过了这么多年,连一次都没听过。” 老丁甚至还会因为王秀娥爱管闲事、挑唆安杰和德华吵架而发脾气,觉得她拿不出手,跟江德福的老婆差太远。最后王秀娥生第四个孩子时大出血去世,连个好好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后来老丁再娶的张桂英,也没活多久就突然没了 —— 不少观众觉得,编剧对农村妇女太苛刻,好像没文化的女人就该早死,丈夫还能转头找 “理想型”。
可要是真了解当年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老丁对王秀娥,其实已经算 “情深义重” 了,根本不是什么凉薄之人。
那会儿有个特别 “正大光明” 的离婚理由 ——“解除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在当时,这不仅不算负心,还被当成 “觉悟高” 的表现,是 “冲破封建礼教束缚” 的潮流,没人会指责你,反而会夸你思想进步。就像江德福,后来跟张桂兰离婚,用的也是类似的理由,在没人知道内情的情况下,谁也没说他是陈世美,反而觉得 “理由充分”。
老丁的婚姻,其实也是父母包办的,他打心底里不喜欢。他一直想找个有文化的女人,能跟他聊聊天、谈谈书本里的事,可跟王秀娥在一起,别说精神交流了,连舒心日子都过不上。他曾跟江德福吐苦水:“我这一年到头,就没几天开心的。” 按说他完全可以用 “封建包办” 的理由离婚,既能摆脱不幸福的婚姻,还能落个 “进步” 的名声,可他没这么做。
哪怕心里再憋屈,老丁也没提过离婚,一直跟王秀娥过下去。要是王秀娥没因为难产突然去世,说不定老丁就会这样压抑一辈子,守着这个不称心的婚姻,把孩子们拉扯大。放在当年那个 “离婚光荣” 的环境里,他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已经很不容易了 —— 他没像别人那样,借着 “潮流” 抛弃发妻,而是扛起了家庭的责任。
后来大家觉得老丁 “凉薄”,多半是因为他在王秀娥死后想找有文化的老婆。可换个角度想,他憋了一辈子的愿望,在妻子去世后想实现,也算不上错。毕竟他对王秀娥,已经尽到了一个丈夫在当时能尽的最大责任:没在能轻松离婚的时候抛弃她,没让她在活着的时候受 “被抛弃” 的苦。
说到底,老丁不是完美的人,他有自己的私心和遗憾,一辈子都没娶到心仪的女人,活得够憋屈了。但就对王秀娥这件事来说,放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他的选择,已经远超 “凉薄”,算得上是有情有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