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间,『刘德华』的线上演唱会准时与广大观众相会。巧合的是,这场演唱会与小米发布会撞期,当晚“雷军 『刘德华』”这一话题顺势登上热搜。从流量数据来看,『刘德华』的热度远超雷军,演唱会的观看人数一路领先。当最后一首《真永远》演唱完毕,『刘德华』站在升降机上即将退场的那一刻,观看人数已突破8124万。即便到了片尾字幕滚动之时,粉丝们依然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最终,这场演唱会的观看人数超过了8200万。
单就这场线上演唱会而言,出道46载、现年63岁的『刘德华』,依旧稳坐顶流之位。8200万这个数字,让『娱乐圈』️的一众『明星』️都心生艳羡。
然而,纵观『刘德华』的整个演艺生涯,却呈现出观众数量急剧下滑、『刘德华』深陷流量困局,以及此次演唱会布局存在策略性失误的状况。
此次线上呈现的并非实时直播,而是『刘德华』“is the Day”巡回演唱会的精彩剪辑回放。该巡演从2024年一直延续至2025年初。线上内容中的曲目顺序完整保留,从开场的《今天》到收尾的《真永远》,一首未变。视频素材源自演唱会现场的多机位录制,并进行了混剪处理。在视觉体验上,观众得以更近距离地欣赏,能够清晰捕捉到『刘德华』的表情、服装细节以及舞台设计的精妙之处。
今日,这场备受瞩目的演唱会圆满完成亚洲巡回之旅。于内地,它走过了8座城市,而后依次前往澳门、新加坡以及中国台北,最终回归香港,顺利完成了总计20场的演出。对于香港歌手而言,香港这座城市以及红馆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在这20场演出中,几乎每场都会为亲朋好友预留门票。歌手在舞台上的表演也格外精彩、格外卖力。正因如此,线上演唱会的素材录制地点,便选定在了香港。
8200万本是个极为可观的数字,可为何又被称作是断崖式下跌呢?
这并非『刘德华』首次举办线上演唱会。早在2022年9月3日,他就以“把我唱给你听”为主题,在线上开启了一场音乐盛宴。
用“盛况空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彼时,观看人次高达3.5亿,光是与『刘德华』线上演唱会相关的热搜,就有五六个之多。在那个线下演出尚未完全回暖的时期,众多歌手纷纷选择线上开唱,然而在这之中,只有『刘德华』取得了这般耀眼的成绩。
客观地讲,2022年不少线上演唱会存在着不少“注水”现象。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演出,实际演唱歌曲仅有16首。主办方邀请李好担任主持,却遭到歌迷们的疯狂诟病。并且由于是线上演唱会的形式,在舞美设计以及节目编排等方面,都显得颇为简陋。
再看今日这场演唱会,『刘德华』此前已进行了多场线下巡回演出,此次显然做了更为周全的筹备。舞台美轮美奂,舞蹈编排精妙,令人赏心悦目,演唱的31首歌曲首首经典,含金量极高。而且这次巡回演唱会话题不断,诸如在高台上演绎《冰雨》时那惊险的滑跪,以及演出中手部意外受伤等事件,都引发了广泛关注。至于线上演唱会能否再度呈现滑跪这般惊险场景,着实是一大吸睛看点。
然而,纵使此次在各个方面相较于上一回线上演唱会均实现大幅升级,直播平台依旧未变,可观看人数却仅为上次的四分之一不到。
这能不能算断崖式下跌呢?
确实难以找出能够甩锅的缘由。用户基础摆在那儿,用户粘性也在那儿,技术方面更是毫无问题,而且明显这一次的演唱会呈现得更加精彩。倘若非得说存在差异,那便是上一回是实打实的直播,而此次是线下巡回演唱会的重新剪辑回放。然而,巡回演唱会总共也就举办了70场上下,即便每场平均有3万名观众,满打满算也才200多万受众(这还未将重复观看的歌迷计算在内),这种影响极其微小。对于那些没看过现场的观众而言,他们大概并不会太在意到底是不是直播吧!
最终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德华』的人气有所下滑,致使观众数量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
接下来谈谈流量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与上次别无二致,此次『刘德华』的演唱会直播依旧毫无门槛。在平台的技术助力下,能够设置1080分辨率,还支持投屏功能。并且,依照『刘德华』本人的想法,仅开通留言和点赞功能,不接受任何打赏与礼物🎁。
这是『刘德华』给歌迷、给观众实实在在的福利。
毫无疑问,这背后必然藏着『刘德华』与平台的商业考量。即便『刘德华』有心无偿奉献,可平台所投入的带宽及流量皆是实打实的成本,毕竟没有人会去做赔本的生意。
稍加留意便能察觉,双方合作遵循的是共创逻辑,彼此地位对等。『刘德华』必然会从平台处获得一笔颇为可观的费用,作为授权演唱会线上播出的报酬。诚然,举办巡回演唱会时,聘请录制团队、支付技术费、服务费、器材租赁费,以及后续的剪辑、混音等环节,均会产生成本。然而,相较于线上播出所带来的收益,『刘德华』方面不仅能够完全覆盖此前的各项支出,甚至还能有一笔颇为丰厚的盈余。
平台借助『刘德华』线上演唱会,不仅能增强用户粘性,扩大市场份额,还必然有利可图。尽管演唱会进行中难以插入广告,但在片尾可以看到该线上演唱会有冠名,而这笔冠名费用便落入了平台的口袋。
然而,对打赏、刷礼物🎁予以拒绝的『刘德华』,显然并非将赚钱作为追求。
『刘德华』已过六旬,财富于他而言早已充裕无虞。如今,他所追寻的是事业版图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在演艺之路上跨越瓶颈,实现新的突破。
他面临的瓶颈本质上是流量问题,毕竟流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直接等同于金钱。
『互联网』的到来,让娱乐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从陈奕迅到『刘德华』,演唱会不再推出蓝光碟,转而直接开展线上演出。很明显,这种形式能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曾经风靡一时的卡带与CD,也在不断走向衰落。如今,歌手多选择在线上发布歌曲,粉丝通过付费进行购买。『明星』️的主要收入构成,也从早期的歌唱演出与影视表演,转变为当下的广告代言和商务合作等。『社交平台』与视频平台已然成为盈利的主阵地,从庞大的流量池中获取流量的能力,正变得愈发关键。
『刘德华』在代言选择上颇为审慎,向来只与大品牌携手合作。诸如“是兄弟就来砍我”这类代言,就如同他对张家辉所代言的此类广告一样,一概不予接纳。因而,他的事业重心始终紧密围绕电影与音乐这两大核心领域。
在电影领域,近年来愈发能察觉到『刘德华』在选择项目上的一种转变。曾经单打独斗的他,如今似乎更倾向于与当红的创作者和项目合作。他不仅加盟了颇具影响力的《流浪地球》系列,与饶晓志携手打造了《人潮汹涌》,还参与了《无名之辈3》的创作。甚至对于大鹏执导的《长安的荔枝》,他也甘愿客串仅有几分钟的戏份。
然而,待到他独挑大梁之时,《红毯先生》却遭遇票房巨亏。就算是他的巅峰之作,如《扫毒2天地对决》与《拆弹专家2》,票房也不过在13亿上下。即便把票房成功全部归功于『刘德华』,这也已然是他票房成绩的上限。并且,这两部影片的观影人次均未超过4000万。怎样突破这样的票房瓶颈,于内地进一步拓展影响力、吸引更多流量,从而让电影斩获更高票房,是『刘德华』始终在奋力探索与大胆尝试的方向。而这,恰恰是他举办线上演唱会的核心价值所在。
如此看来,这场线上演唱会,非但没能助力『刘德华』突破发展瓶颈,反倒让他的流量瓶颈愈发凸显。
最后,为何说此次演唱会的布局是『刘德华』团队的策略失策呢?
我想,在外界看来,8200万的观看量并未达标,想必也没有达到『刘德华』团队以及平台方的预期。
依据当前视频平台与品牌方的合作形式,演唱会冠名合同的金额或许并非固定,而是会随着观看量的变动而动态调整。倘若真是如此,那么最终视频平台所获得的冠名费用,大概率会远低于预期。
诚然,线上环境没有任何门槛限制,相较于线下能够吸引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进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然而,一旦效果未达预期,那就是未达预期,从反面推理得出的结论便是策略存在失误。
31首经典曲目,超两小时的倾情演绎,舞台设计精妙绝伦,舞美编排独具匠心。毫不夸张地讲,这一轮演唱会堪称『刘德华』近年来品质上乘的巡回演出。随着年岁渐长,日后想要再度开启这般高品质的巡回之旅,想必也并非易事了。
仅仅以一场线上演唱会作为收尾,会不会显得太过仓促了呢?
『刘德华』团队眼前就有成功范例!『泰勒·斯威夫特』举办的线上演唱会在全球放映,不仅收获丰厚收益,还让粉丝们能在优质的视听环境中尽情欣赏高品质演出。这样的成果,才与巡演过程中的诸多辛劳及付出相匹配,没有辜负那些无数的努力和艺术呈现。
就算在国外没有市场,只要『刘德华』把此次巡回拍摄的素材精心剪辑、混音后投放至影院,仅两岸三地就有着相当稳固的票房保障。毕竟,他的粉丝们都会纷纷走进影院支持。
待影片从影院下线后再上线,或许更为理想,届时也会有更出色的音质与画质。
坦白讲,我算是『刘德华』三分之一的歌迷(另外三分之二的喜爱分给了『张学友』和陈奕迅),这次的线上演唱会,留给我的更多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