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古装剧里,青楼几乎是“标配”。十部里有九部都会出现青楼,而青楼里自然少不了花魁。于是剧中才子佳人云集,文斗武比,热闹非凡。青楼场景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而其中掌管一切的“老板娘”,就被称为“老鸨”。那么,为什么青楼老板娘会叫做“老鸨”呢?
其实,妓院的起源要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妓院还叫“女闾”,而最早开办妓院的人,竟然是齐国的名相管仲。他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第一,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可以充实国库,支持军需;第二,作为男人们消遣的地方,它能吸引各地豪杰,不仅能聚拢财富,还能借机网罗人才;第三,妓院里人来人往,顾客大多是社会名流,不小心泄露点情报,也能给齐国带来优势。可谓一举多得。
管仲的手笔极大,在齐国都城临淄一口气开了七家妓院,每家美女起码上百。据史书记载,当时齐桓公宫中就有“女市七,女闾七百”。这样的“极乐世界”一经出现,立刻引发轰动,四面八方的富人和本地的单身汉纷纷涌来,场面十分火爆。史书里甚至有“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之说,可见其吸引力非同一般。齐国也因此国富民强,齐桓公的霸业,离不开这几百位“营业中的美女”的功劳。
不过,当时的妓院都是“国营”的,民间不能私自开设。后来战乱不断,齐国衰落,这种新兴产业没能继续大规模发展。但“需求”总在那里,从未真正消失。
至于“青楼”这个称呼,原本和妓院无关。它本意是指大家闺秀的闺房。直到南梁诗人刘邈在诗中写下“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才让文人雅士们开始用“青楼”来代指妓院。随着文人的传播,这个词渐渐被“玩坏”,最后成了固定叫法。
唐代时,社会风气开放,经济繁荣,娼业迎来了顶峰。虽然唐朝的妓院最为兴盛,但“老鸨”这个称呼却直到明朝才出现。
“鸨”是一种鸟。明代的朱权在《丹丘先生论曲》中写道:“妓女之老者曰鸨。”古人认为鸨鸟“喜淫而无厌”,不挑对象,来者不拒,于是把它与妓女联系起来。加上《国语》中也记载“鸨,纯雌无雄,与它鸟合”,人们便把这种鸟视为“淫乱”的象征,进而用来称呼青楼老板娘。
但事实上,这只是古人的误解。鸨鸟本身并不像传说那样放荡,它们之所以被曲解,主要有三点:
1. 雌雄差异大,雄鸟体长近一米,雌鸟只有半米左右,看起来不像同一种。
2. 雄鸨外表华丽,繁殖期还会长出独特羽毛,过后又脱落,极易让人误会。
3. 雄鸨并不负责养育后代,交配后就离开,只留下雌鸨独自抚养幼鸟。
古人因此想当然地认为雌鸨“滥情”,于是给它扣上了“妓鸟”的黑锅,还连累它成了妓院老板娘的代称。
可怜的是,鸨鸟不仅名声不佳,还因为体型庞大、飞行笨拙,常常逃不过捕杀和灾荒。如今我国仅存约两百只,比大熊猫还稀少。它们背负了六百年的冤屈,好在没有被灭绝,否则这段历史的误会恐怕再也无法澄清了。
总结来说,“老鸨”的叫法,其实来源于古人对鸨鸟的曲解与讹传。一个动物的冤屈,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融入了人类的文化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