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美剧APP,你想找个像托尼·索普拉诺那样又狠又让人放不下的角色,好像没那么容易了。
之前看《黑道家族》,这黑帮老大一边指挥手下干脏活,一边坐在心理医生诊室里吐槽家庭琐事,本来想骂他冷血,结果看到他蹲在厨房给女儿煮面,又有点心疼。
这种又爱又恨的感觉,当初可是把不少看剧的人都勾住了。
说实话,2000年代那阵儿的美剧,基本是反英雄的天下。
除了托尼,《绝命毒师》里的沃尔特·怀特更绝,一个老实巴交的化学老师,为了给家人留钱,一步步变成能操控毒品市场的毒枭。
我当初追这部剧的时候,还跟朋友争论过他到底是“无奈”还是“贪婪”。
一开始觉得他挺可怜,老婆怀孕、自己患癌,走投无路才选这条路;后来看着他把曾经的学生当棋子,甚至能面不改色地处理掉挡路的人,才发现他心里那点“想证明自己”的不甘,早就盖过了对家人的牵挂。
还有《广告狂人》里的唐·德雷珀,穿得人模狗样站在会议室里侃侃而谈,背地里却连自己的名字都是偷来的,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设定,当时觉得特别新鲜。
这些角色能火,说白了就是够复杂。
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却总在某个瞬间流露出人性的闪光点。
观众把自己对“改变命运”的期待,悄悄投射到他们身上,毕竟美国文化里一直有“靠自己就能翻盘”的说法,而这些反英雄,刚好把这种“可能性”放大了,哪怕代价是走上歪路。
本来以为这种反英雄会一直火下去,结果2010年之后慢慢变了。
Netflix和亚马逊这些流媒体平台起来后,新一批创作者好像突然换了个思路,镜头不再盯着中年白人男性♂️,转而对准了女性♀️、有色人种和边缘群体。
《我可能毁掉你》讲的是女性♀️遭遇侵犯后的自我重建,《Pose》聚焦的是上世纪80年代纽约的跨性别群体。
看《Pose》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之前的美剧视角多窄,那些角色要对抗的不是自己的野心,而是整个社会的偏见和压迫,这种冲突比“中年男人的自我挣扎”更戳人,也更真实。
观众的口味也跟着变了,经济不景气那几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再看那些“霸权男反英雄”为了自己的欲望折腾,实在提不起兴趣。
反而像《泰德·拉索》这种讲温情和同理心的剧火了,里面的教练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就靠真诚待人解决问题,看的时候心里特别舒服。
如此看来,不是反英雄本身不好,是时代变了,大家需要的不再是“坏得有理由”的角色,而是能给人力量的故事。
不过反英雄也没完全消失,疫情期间,《黑道家族》反而成了全球热门的重温剧,《绝命毒师》《广告狂人》的口碑也没掉下来。
美国电视网还在拍“低配版反英雄”,比如《法律与秩序》里越界执法的警探,《黑名单》里跟FBI合作的罪犯大师,收视都挺稳。
但这些剧总少了点东西,本来反英雄的核心是“道德拷问”,现在却只剩“坏事带来的爽感”。
最明显的就是“坏粉丝”现象,观众把反英雄当偶像,完全忽略了编剧埋的讽刺和批判。
《黄石》里凯文·科斯特纳演的牧场主,编剧本来想写他的贪婪,还有对土地的“殖民式占有”,结果大部分观众都把他当成“守护家园的硬汉”,连他做的那些违规操作都视而不见。
搞不清这些观众是没看懂,还是故意选择性忽略,反正这种解读偏差,让反英雄的“深度”少了一大半。
现在的荧屏虽然更强调温情,但文化潮流这东西,本来就是来回晃的。
说不定哪天反英雄又会以新样子回来,而HBO的《继承之战》,好像已经给出了点苗头,肯德尔·罗伊这个角色,太特别了。
本来想把肯德尔归到传统反英雄里,但后来发现不对。
他没有托尼的狠劲,也没有沃尔特的智商,满脑子想的都是从父亲手里夺权,却每次都搞砸。
他会在发布会上突然失控,也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看着他又荒唐又脆弱的样子,观众一边想笑,一边又觉得有点悲凉。
这种感觉跟看以前的反英雄完全不一样,以前是“恨他的坏,又怜他的难”,现在是“笑他的蠢,又懂他的苦”,很显然,这是对反英雄的一种解构,也是一种新尝试。
说实话,反英雄会不会消失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能不能突破旧框架。
以前的反英雄全是中年白人男性♂️,好像只有他们才有“复杂的欲望”,这也太局限了。
女性♀️就不能有阴暗面吗?少数族裔就不能有挣扎吗?肯定不是。
未来要是能有更多不同身份的反英雄,比如职场里的女性♀️反英雄,或者移民群体里的反英雄,说不定能让这个题材重新活过来。
毕竟每个人心里都有阴暗的部分,谁不想在荧屏上看到跟自己有点像的“坏角色”呢?那些角色的挣扎,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挣扎;他们的“不完美”,反而让我们觉得更真实。
所以反英雄不是走下神坛,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包容、更多元的回归方式,而肯德尔·罗伊,或许就是这个转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