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您讨论分享,持续关注每日优质内容~
文/舒渊
编辑/舒渊
每年暑期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热门档期,各大影院和电影公司都会集中力量推出精品大片,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风向标,暑期档的票房表现和口碑反响,往往能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暑期档可谓硝烟弥漫,两位顶级百亿导演『陈思诚』和徐峥的新作解密和逆行人生虽然备受期待,却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滑铁卢。
根据灯塔专业版最新数据,截至10月,解密仅2.75亿元的票房成绩令人失望,徐峥执导的逆行人生也只有5.08亿元,两部被寄予厚望的大制作在暑期档都遭遇了冷遇。对比同期的喜剧电影抓娃娃5.8亿元的开门红,这两部影片的表现显得更加黯淡无光。
对于『陈思诚』的解密来说,5亿元的巨额制作成本无疑是一大压力。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最终票房无法突破15亿元大关,这部耗资数年、历经重重艰辛拍摄的大作恐怕将血本无归。
在首映式现场,『陈思诚』曾自诩&34为了这部电影,我把多年赚来的钱都投入其中了&34。可见制作过程中是何等的操劳付出,现在面临亏损的窘境,作为导演他无疑会感到相当无奈。
同样遭遇滑铁卢的,还有徐峥执导的逆行人生。该片讲述了一个中年人从程序员转行做外卖员后的艰辛经历。徐峥一向擅长贴近生活、讲述小人物故事,但这次似乎却失去了灵感和张力。影片上映后,不少观众吐槽称&34剧情平淡乏味&34&34对底层生活缺乏深刻体会&34。
两位曾经创造过百亿票房奇迹的导演,现在双双遭遇口碑和市场的冷遇,其中的缘由和隐患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除了票房成绩令人失望,两部影片也遭到了严厉的口碑质疑。很多观众评论认为,解密在视觉呈现上十分出色,运用了大量顶尖的摄影和特效手段,场景宏大震撼,堪称顶级视觉盛宴。但就是这样的视觉盛宴,往往也暴露出了内在剧情的空洞和浮夸做作。
不少影评人直言,影片在故事性和人物塑造上存在较大缺陷。主角🎭️之间的矛盾冲突显得单薄无力,情节发展也枝节横生、跳跃性太强。
尤其是将物理学和梦境理论无谓地强行植入戏中,再配合各种视觉特效堆砌,观众难免感到&34雷声大、雨点小&34的矛盾感。
有媒体评论称,解密&34自诩影射了量子理论,但其实也只是在堆砌术语,并未触及任何哲理内核&34。整部电影仿佛是为了视觉张力而存在,却背离了本该探讨的人性命题。种种名词概念纷纷呈现,但背后都缺乏深刻的人文底蕴,这对于一部被寄予厚望的主旋律商业大片而言,无疑是一大憾事。
至于逆行人生,不少观众则批评它流于故作夸张、对底层生活缺乏应有的尊重。影片试图展现一个外卖小哥艰辛的工作生活,但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时却过于肤浅和理想化。
譬如在片中,外卖员为了赚取2500元奖金,不仅在工作时跑爽了摔伤,还被前来询问的的哥报了平安,这种桥段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太过离谱。
一些资深影评人直言不讳地指出:&34这种低龄化、浪漫化的描绘手法,恰恰是在美化和粉饰底层生活的残酷现状。&34整部电影流于赘述、极尽浮夸之能事,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在口碑和市场都遭遇滑铁卢。
作为中国电影界两位顶级的商业大导演,『陈思诚』和徐峥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在国内影史可谓开了一个先河,总计票房高达124.8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多个新纪录。
该系列不仅培养出了『王宝强』、『刘昊然』、肖央等一众新生代实力偶像,更是为无数年轻人树立了&34唐人街&34式调侃幽默的独特风格和审美取向。
同样地,徐峥执导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和泰囧两部剧情喜剧也可谓堪称经典,两部电影总计斩获55亿元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将小人物喜剧这一题材做到了淋漓尽致。
从疯狂的石头到人再囧途,徐峥一直以贴近生活、展现小人物百态为创作主线,可谓别树一帜,为中国电影另辟蹊径。
不过,这两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佬在2025年暑期档却遭遇了滑铁卢,着实令人有些遗憾和惋惜。分析人士认为,『陈思诚』和徐峥的失利或许正是中国电影行业正在发生转折的一个缩影和写照。
过去十年,在商业电影扩张的大潮下,中国电影市场快速膨胀,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像『陈思诚』和徐峥这样的大卖座导演,他们擅于捕捉市场脉搏、挖掘观众需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品商业大片。但与此同时,也让行业内的同质化和&34概念化&34倾向日益严重。
很多影评人分析说,现在『陈思诚』和徐峥滑铁卢的核心原因,恰恰在于他们在概念和做作上过于用力,却忽视了市场和观众真正的渴求点在哪里。观众期望看到更加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而不是堆砌着玄之又玄的概念和观念。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虽然中国电影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但内在的创新和真实性却捉襟见肘,同质化、庸俗化和概念化困扰日益突出。中国电影如何在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兼顾艺术创新和讲故事的本源,已然成为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密和逆行人生在暑期档遭遇滑铁卢,反映出了行业内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它们被观众认为是一种&34伪概念&34式的创作,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挚展现。因此,无论是制作阵容多么庞大,视觉特效多么先进,最终也难以打动观众的内心。
面对暑期档的滑铁卢,中国电影人无疑会反思创作理念和方向。事实上,早在2025年初,就有不少资深影评人和从业者呼吁,中国电影必须走出&34概念化&34和&34影像化&34的误区,真正回归讲故事的本源,用心塑造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以此获得观众真挚的认同和共鸣。
这种呼声在解密和逆行人生的滑铁卢事件后更加高涨。解密被认为堆砌太多哲学概念和物理术语,却未能真正探讨人性命题;而逆行人生虽然看似切近底层生活,却在塑造主人公时流于过度美化和理想化。
很多中生代电影人直言,这种脱离生活现实、堆砌概念化形式的做法,本质上带有一种&34自我放逐&34的危险性。如果创作人失去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和理解,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自然也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
越来越多的年轻电影人开始呼吁,走出概念化和影像化的误区,转而关注更多生活化、人文化的题材。以往中国电影市场受商业大片运营方式的影响,热衷于宏大场景和视觉震撼,但这种单一的视觉刺激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涉及的所有描述过程和图片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本文旨在传播积极正能量,不存在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的内容。如果本文涉及到版权©️或人物形象的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我们将尽全力确保发布内容的合法合规性,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和支持。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