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的最新电影《无可奈何》近日无意中将韩国电影的尴尬境地暴露无遗。原本,这部作品阵容强大,李秉宪和孙艺珍这两位韩国影坛的顶流演员联袂出演,导演则是曾凭《分手的决心》获得高度评价的朴赞郁。影片上映前,大家普遍认为它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奖项,甚至为低迷的韩国票房带来一线生机。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威尼斯电影节零奖收官,观众看后纷纷表示“毫无笑点,缺乏快乐,只剩失望”。票房在短短六天内便迅速下滑,最终在韩网上的评分仅约为6分,与《分手的决心》接近9分的成绩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最初,业内对《无可奈何》的期待并不低,除了强大的主创阵容外,还因为它恰逢韩国文化部门提倡“提高座率”的政策红利。电影在入围威尼斯的同时启动了本土预售,然而预售成绩远低于预期,仅售出了10万张票,这一数字甚至与春节档期间重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相当,令人不禁感叹韩国电影的现状。事实上,这部电影曾是韩国电影圈寄予厚望的“种子选手”,它的失败让人不禁质疑,韩国电影的困境到底有多深?
《无可奈何》只是这场危机的一个缩影。今年,韩国电影的本土市场似乎笼罩在一层寒气之下。从整体来看,电影观众的热情显然在下降。今年7月,韩国影院的上座率仅为5000万张,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显示出当前韩国电影市场的低迷态势。原本该是票房高峰的春节档也未能掀起什么波澜,『宋慧乔』主演的《黑修女们》、权相佑出演的《漫画威龙2》,以及奉俊昊在好莱坞执导的《编号17》等影片,本应吸引大量观众,但它们都未能激起太大的波澜,许多影片勉强回本后便转向流媒体平台。
今年的暑期档形势更为严峻,由『李敏镐』与安孝燮主演、改编自热门IP的《全知读者视角》,口碑急剧下滑,尽管如此,观众似乎并未因此涌入电影院🎦。往年,韩国电影仍能依靠之前积攒的存货勉强支撑,许多在2025年以后上映的影片其实是前两年推迟上映的。然而,今年这些“存货”基本已用尽,新的影片供应断档,甚至投资也难以跟上,整个行业的困境愈加显现。
过去,投资超过30亿韩元的电影屡见不鲜,但今年此类影片数量急剧减少,像CJE&M、乐天等五大发行商,2019年之前每年能发行40多部影片,而今年加起来不到20部。乐天的一位负责人透露,现在几乎没有电影项目能获得“绿灯”,投资人和发行商都深陷困境,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陷入困顿。即使是如李沧东这样的顶级导演也未能幸免,他筹备已久的电影《可能的爱情》,邀请了薛景求、赵寅成、全度妍等大牌演员,但由于投资难以落实,项目至今未能启动,实在令人唏嘘。
此外,韩国电影行业还在去年爆发了票房造假的丑闻,共有323部电影伪造了267万张票房,69位业内人士涉及其中。此事曝光后,投资人更加谨慎,原本就不乐观的投资环境更加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投资减少→新片数量下降→观众减少→投资更少。
在国际市场上,韩国电影的表现也并不理想。2025年,韩国几位知名导演如洪尚秀、奉俊昊、朴赞郁等的新片,在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上表现不佳,或者未能入围,或者未获奖。这一现象自2013年以来尚属首次,韩国媒体普遍将其视为“屈辱”。加之朴赞郁因“工贼”事件被美国编剧工会除名,不少人开始担心,韩国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可能会遭遇更大的冷遇。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韩国政府开始积极出手救市。今年9月,政府宣布将在2025年为电影业注资1.08亿美元💵,较今年预算增长超过80%。此外,政府还发放了188万张观影优惠券,观众凭券观看电影可享受6000韩元的优惠,最低只需支付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此举确实起到了缓解作用,日均观影人数大幅上涨,达到了43.5万人次,比之前几乎翻了一番。影院也在不断尝试刺激市场,去年重映了228部老片,今年更是重映了如《霸王别姬》完整版、《少年的你》和《不能说的秘密》等华语经典影片,希望能重新吸引观众。
然而,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最核心的问题依然在于,韩国电影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随着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的崛起,韩国电影圈的13%人才已经被挖走。许多演员通过拍摄网剧一集就能赚到10亿韩元,远远超过拍电影的收入,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电影行业的困境加剧。
更为糟糕的是,韩国电影现在大肆模仿好莱坞的“大片”模式,然而好莱坞有全球市场的支撑,而韩国电影只能依赖本土市场。韩国的收入主要来自票房,一旦大片票房失利,几乎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弥补亏损。今年一季度,韩国中影集团由于电影票房未达到预期,净利润暴跌245%,亏损达到1.41亿韩元,其他电影公司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如今,韩国电影行业正承受着票房波动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
由此可见,韩国电影面临的危机并非通过发放几张优惠券或重映一些经典老片所能解决的。过去,韩国电影凭借精彩的故事打破了世界影坛的局限,但在《寄生虫》获奖后,行业却陷入了对大制作和豪华阵容的盲目迷恋,逐渐忽视了曾经靠故事打动观众的优势。如今,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韩国电影的未来令人堪忧。
业内普遍认为,“真正的危机将从明年开始”。如果不把重点重新放回内容创作,不回归讲好故事的初心,那么即使政府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影院采取更多的促销手段,也难以让观众重燃对韩国电影的热情,甚至更难走出当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