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剧集市场的快速迭代与观众审美需求的转变,一种全新的剧集类型——“中剧”,正逐渐进入大众与行业视野。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公示的电视剧备案名单中,《朱雀堂2》和《爱上这条街》以“中剧”身份正式立项,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也意味着我国剧集形态在政策层面迎来更精准的细分管理。
回望《朱雀堂》系列的成长路线,不难发现它正是这场剧集革新的先行者。作为曾被归类为微短剧的作品,《朱雀堂》第一季凭借精良的制作与扎实的故事结构,累计播放量突破三亿,稳居2025年度猫眼平台短剧热度榜首位。剧集以高规格的画面质量与真实年代场景重建为基调,只用约十五分钟的时长,就在紧凑叙事中融入深刻的人性思考与社会追问,实现了“爽点”与“思想性”的共振。《朱雀堂2》此次以“中剧”形式再度出发,凸显了内容品质与创作野心的升级,也让横屏短剧在类型归属上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从“短”迈向“中”,是一种向精品化、规范化发展的跃升。
“中剧”概念的提出,让剧集时长、叙事结构与创作模式实现了更加明确的区分。一般而言,“中剧”单集时长控制在约二十分钟,整季十二到二十四集,以横屏制作和连续叙事为核心特征。这样的作品既保留了长剧在人物塑造与制作质感上的优势,又满足了当下观众对节奏紧凑、信息密度高的观看需求。此次备案作品中,《朱雀堂2》规划三十集、单集二十五分钟左右,《爱上这条街》则设计为十六集、每集约二十分钟,都体现出“中度时长、中等篇幅、中坚品质”的定位。
与传统长剧和微短剧相比,“中剧”的出现也顺应了市场生态的重构。当下短剧虽火爆,但内容雷同、节奏碎片化的问题日益突出;长剧则面临制作周期长、观众耐心下降等困境。“中剧”恰好成为两者间的平衡点:既能保留长剧的叙事厚度,又拥有短剧的灵活节奏,从而满足观众从单纯追求刺激到追求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的双重期待。
在创作层面,《爱上这条街》采用单元叙事结构,聚焦外来务工、婚恋焦虑、人工智能冲击等社会议题,通过多个互相关联的故事,呈现出兼具现实温度与思考深度的影像表达。而《朱雀堂2》将延续前作的艺术风格,以东方意境结合西方叙事张力,在有限篇幅中展现复杂人物关系与多重剧情反转,体现了中剧在艺术探索上的可能性。
从产业视角来看,“中剧”的独立分类不仅推动了创作模式的精炼,也让制作周期与投资规模更加可控。约二十分钟的时长促使编剧压缩冗余桥段、强化每一幕的叙事功能与情感落点,使剧集真正回归文学与故事的本质。与此同时,中剧也为原创IP孵化与现实题材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平台,有望成为未来影视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可以说,从《朱雀堂》的成功到“中剧”的诞生,都是内容创作者与行业管理者共同探索的结果。这一类型的确立不仅代表政策的精细化管理,更象征创作精神的焕新。未来的国产剧集,或许正是在这种“中度张力”中,找到艺术与市场的最佳平衡。
愿每一次创新都能成为中国影视前进的脚步,让更多优秀创作者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坚持初心、拥抱机遇;也祝福“中剧”这一新生类型在未来开花结果,为观众带来更多深度与温度并存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