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大利境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的综合平台,繁花电影节以电影作为核心,借助电影这一综合媒介体,不断呈现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切面。
10月15日,《日掛中天》(2025,蔡尚君导演)将作为开幕片,为本届意大利繁花电影节拉开帷幕。
10月16日,则将迎来《植物学家》(2024,导演景一)、《家庭简史》(2024,导演林见捷)两部优秀的长片作品放映。其中《家庭简史》导演林见捷也将作为映后嘉宾出席对谈,该片前作、林见捷导演短片《河马》也将进行特别放映。
《日掛中天》
震痛的当代现实主义之风
“
本届繁花电影节开幕片《日掛中天》以独特的当代现实主义定位,昭示着些微个体对于生活的迎战与选择。
影片由蔡尚君导演,韩念锦、蔡尚君编剧,辛芷蕾、『张颂文』、冯绍峰主演,曾入围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50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演员辛芷蕾凭借其在该片之中的精彩表演,荣获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罗马时间·10月15日|星期三 |21:00
影片已定档中国内地院线,将于11月7日与内地观众见面。本片作为意大利繁花电影节开幕片,于佛罗伦萨进行放映,是托斯卡纳首映,也是一次精彩的超前体验机会,让这场震痛、冷峻又动人的当代现实主义之风刮向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镜与灯
以现实的镜子映见个体的困境
《日掛中天》将视角聚焦于一对七年后重逢的爱侣“美云”与“葆树”,意外重逢后,二人疏离又彼此捆绑,新生活、新状态、新的人生冲击下,旧人旧关系被重新挖掘和反刍。而问题在于,当下,美云和葆树是否还能够承受伤疤被撕烂的歇斯底里?
亲密关系成为本片叙事选择的切入口,如同一面镜子,映见导演蔡尚君曾极为擅长的社会性表达。美云从事着一个不景气的职业,在情爱里挣扎,不断托付自己,她陷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关系中,不断滑落到新的陷阱里。为她编织陷阱的,究竟是自己,还是这个社会?美云想不通,导演蔡尚君也无意于呈现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日掛中天》的呈现本身即是一种回答。
相比过往作品中浓烈的现实与社会剖析,聚焦于个体内心的《日掛中天》,仿佛一条蜿蜒泥泞的小路,将那些压抑微妙的情绪缓缓到来。我们设身处地地开始思考,葆树替美云顶罪入狱,大恩之下,是葆树一生的牺牲,美云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恩情?又是否应该托付自身作为回报?
经典的道德观故事里讲究的是献身恩人,织女回报牛郎,田螺姑娘照顾书生。但在精神观念日新月异的今日,美云真切地陷入了这样一个道德困境,她就此挣扎。
茧与刀
静水流深般的现实泥流
《日掛中天》以粤区景观和典型的空间,建立出了美云和另外两位男主人公的生活空间,在这样细致入微但又刻意限制的呈现里,塑造出了一个生活的茧。
这个茧里装的是影片呈现出的社会洞察。美云所生活的空间如此循环往复,又枯燥无味,她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又是来源于怎样的集体无意识。美云困在茧里,她的内心独白纷繁而又本能化,本能在无意识的泥流之中挣扎,寻找着自我真正的栖息之地。
借助朴素生活化的灯光与镜头,这样的现实缓缓地朝观众倾泻过来,但又如同静水流深一般,我们跟着人物关系向前走,又不自觉地陷入其中,直到美云掏出那把刀,妄图斩断一切。
镜像背后
雄厚阵容与匪浅的意大利本土联系
影片导演蔡尚君为中国当代代表导演之一,其创作关乎现实与个体,呈现时代与内心之间的发展与变化。他曾凭借导演作品《人山人海》(2011)获得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银热气球奖,作品《冰之下》(2017)获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并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东京银座电影展。
他的编剧代表作还包括《洗澡》(1999)、《爱情麻辣烫》(1999)、《向日葵》(2025)等。
蔡尚君导演具备严谨的创作态度,始终忠于内心,忠于自我选择,也因此塑造了作品的一贯风格,并将其在《日掛中天》中进行生动体现。
而本片主演辛芷蕾、『张颂文』、冯绍峰,皆为中国当代有口皆碑的演员,水准极高,他们生动地呈现了影片中一众人物各异的风貌,扎实立体。
其中,演员辛芷蕾更是突破了在王家卫导演作品《繁花》中的“李李”形象,褪去华服镁光灯之后,她呈现了人物“美云”的现实主义质感,并凭此封后。
《植物学家》
民族风情画下童年的消逝
“
影片讲述了一位孤独的哈萨克男孩阿尔辛,他生长在中国新疆北部的边境,痴迷植物,借助植物来讲述着自己的家族记忆。植物是阿尔辛童年的回忆、梦的最初源头,在他一页一页数写好植物的图谱时,阿尔辛偶遇了汉族女孩美玉。然而年少朦胧而私密的情感,在现实的变迁之下,仿佛一场梦游,小小植物学家,何去何从?
罗马时间·10月16日|星期四 |18:30
《植物学家》为导演景一首部长片作品,该片曾获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Kplus”竞赛单元国际评审团大奖、第4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新秀电影竞赛(华语)最佳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入围第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创投并获得“新马”创投大奖。
如诗如画
少年梦行
《植物学家》并未完全地沉浸进植物的世界,或者准确地来说,它将视点放置在了阿尔辛与现实世界游离的边界线。因此我们能够看见,梦幻的植物世界始终扎根在现实之中,既清晰可寻,又显得美好如同幻梦。镜头随着阿尔辛摊开的植物图谱缓缓上摇,以缓慢、近乎超现实的节奏塑造了这个美好的幻梦,它如同诗歌一样优雅而值得品味。
作为一部在中国新疆取景的影片,《植物学家》呈现了近年来华语影片另一道亮眼的图景——中国新疆风光与少数民族风貌。像蜂蜜一样顺滑的地平线,遥远而无边际,是哈萨克少年离不开的幻梦,也是近年来华语影片独特的景观之一。
影片用画外音和诗的节奏塑造了这一副梦的景观,但它并未停留于此,仅仅作为一副风景画呈现。在风景画的表象之下,我们依然能够细细品味道,少年在朦胧的成长之中,所经历的那些震荡,珍视的情感渐渐远离,植物也有可能不再亲近信赖他,他期盼的远方也藏着无数矛盾,甚至有可能隐现着变迁的矛盾。
抽离时间
塑造生活空间
在《植物学家》之中,我们难以看见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却能够根据那些闪过的生活节奏、心态、对未来的向往,感受到一个独特的时间阶段。这个阶段充满着一种童真童趣的缅怀,又隐隐包含着成年创作者对过往回望的一种忧伤。多样的时间层次交杂下,阿尔辛和他的植物得以生长在这样一个独特的空间之中,不辨来处去处,仿佛将时间永远凝固在这里。
影片的塑造手法包含大量超现实的因素,在这样超现实的梦之下,却是一种接近生活流的刻画。导演并未从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俯瞰,而是细致描摹着属于这片地域的生活纹理。在众多描述地域的独立华语电影之中,《植物学家》也属少见的真挚。它并未尝试违背和扭转这里原本的样貌,而是关注哈萨克民族生活的真实理念,用植物搭建与自然、生活、土地的联系。
《河马》
特别放映·林见捷导演短片作品
“
《河马》为林见捷导演短片作品,是导演在拍摄影片《家庭简史》前一个月进行拍摄的,来源于一则社会新闻,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试图穿透父母小心维持的秘密的故事。短片借助荒诞幽默的视角来塑造一个略带灰色的故事,从本短片可一窥导演林见捷的创作特色。
罗马时间·10月16日|星期四 |21:00
《家庭简史》
一把手术刀冷峻入侵中产家庭之痛
“
影片讲述了一个入侵者,进入三口之家之后,妄图取代孩子,却意外揭开家庭伤痛的故事。在这样一个中产家庭之中,入侵者渴求财富,妄图踢走原本的孩子,而早已名利双收的父亲,害怕着下一代的不争气,已沦为全职主妇的母亲则在心里渴求着关注。于是孩子成为了一个投资品和利益砝码,寄托着父亲的期望、母亲的渴望,直到入侵者要取代他。四个人物内心的伤痛被这样勾连出来,导演林见捷借助这入侵者这把手术刀,为我们割开这个中产家庭的病态。
罗马时间·10月16日|星期四 |21:00
《家庭简史》为导演林见捷长片首作,影片曾入围开罗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提名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并获得NETPAC最佳亚洲电影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受注目导演奖和最受注目艺术贡献奖。
中产阶级的
忧虑叙事
中产阶级家庭的入侵者叙事是欧洲电影之中常见的类型,但在华语影片之中却不多见。因此,在独特的中国家庭关系之下,这样的类型构建出了一种独特的样貌,导演林见捷在这里呈现出独属于中国家庭的阶级忧虑。
父亲名利双收,但害怕下一代让家族阶级滑落,他的叙事观里隐含着独属于中国家庭的家族观念。而母亲牺牲职业成为全职主妇之后,将关注和渴望都投射给孩子,孩子既是家庭无能的下一代,又是母亲心中的情感替代品。
这样的忧虑被入侵者全部揭开,撕开了美好家庭的假面。乍一看,入侵者的行为是绝对不可以被接受的,但放置在一个病态的环境中,也许他又会成为一个药方,让所有人都获得治愈,自己也将生活幽优渥。在不合理之下的构建的合理,最终成为独属于中式中产阶级家庭的忧虑表达。
作者与类型皆备的
文艺惊悚
《家庭简史》与影片《植物学家》不同,它更加简洁工整,又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呈现中式中产家庭。在导演林见捷而手中,他为影片注入了属于自己的作者表达,又兼备着惊悚的类型元素。
在家庭空间之中,这里规整干净,极致几何线条和冰冷灯光的存在,打破了温暖家庭的幻象。但不同于《寄生虫》的伪善,它更加冰冷。影片中甚至出现了多处显微镜🔬镜头,仿佛一位医生正在细致审视病灶,极具哲学含义的镜头呈现成为了导演视角的又一体现。
而在纯粹的作者表达之外,影片又用惊悚元素来刻画这个家庭背后的矛盾和心里压抑。家庭存在的问题不再是一种叙事上的描述,而以镜头和类型色彩呈现了更加艺术化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