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他有音乐吗?他那是音乐吗?一系列的批评与质疑,从2024年8月30日线上演唱会到9月21日-22日的成都演唱会,『刀郎』力挽狂澜,一雪前耻。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若是生活丧失意义,镜子的把戏也就不会使人喜欢了。”——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总能令人深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位曾让无数人争论不休,却又在多年后以一首罗刹海市震撼回归的歌手——『刀郎』。
想当年,2002年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那可是火得不得了,大街小巷都在放,谁都能哼两句。
可谁又能想到,这位红极一时的歌手,后来会因为各种原因沉寂,甚至被某些人质疑音乐审美呢?说实话,那时候小编也纳闷,『刀郎』的歌,虽然简单直白,但听着就是舒服,怎么就“审美有问题”了呢?
咱们得承认,『刀郎』的音乐风格,确实不是那种高雅得令人听不懂的。他的歌,就像咱们平时吃的家常菜,虽然没有大饭店里的那么精致,但味道正,吃得饱,还暖心。你说它土、俗,可这不正是咱们大多老百姓与生具备的吗?生活里,谁天天吃大餐,还不是得靠这些家常菜过日子?
记得那时候,『那英』说了一句“他的音乐审美有问题”,差点儿把『刀郎』给“踢”出主流音乐圈。
04年,杨坤在武汉参加宣传活动,当记者请他评价『刀郎』的音乐,杨坤反问道:他有音乐吗?他那是音乐吗?多么讽刺的反问。
小编当时就想,这审美到底是谁说了算啊?难道就因为你是大『明星』️,你说的就是对的?再说了,『刀郎』的唱片销量摆在那儿,那么多人喜欢他,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反观一些业界巨擘,如『张艺谋』、谭咏麟、罗大佑、『韩红』等,他们眼光独到,早早便洞察到了『刀郎』身上潜藏的巨大能量。他们不仅对『刀郎』表示了明确的支持,更以实际行动与之携手合作。
特别是『张艺谋』这位电影界的泰斗,他对『刀郎』音乐的青睐与采用,无疑是对『刀郎』音乐价值的最高肯定。这足以证明,『刀郎』的音乐审美从未有过问题,过去的质疑不过是无端的挑剔罢了。
那些年,『刀郎』确实沉寂了一段时间。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有人说他被打击得不敢再出来。可小编觉得,『刀郎』是那种能沉得住气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不,罗刹海市一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原来这哥们一直在蓄力呢!
而『韩红』在12年表示:我相信『刀郎』他还会火,现在,果真灵验了。
这次演唱会,53岁的『刀郎』连唱39首歌,那体力,那实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小编想,那些年轻的爱豆们,看到这样的『刀郎』,是不是也得服气啊?毕竟,这可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达到的。
『刀郎』的独特魅力,源于他音乐中那份贴近大众的真实感。他的旋律简洁明快,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不谋而合,令人一听便觉亲切。
歌词方面,他选择直白表达,不加过多修饰,却字字句句都触及人心,诉说着大众熟知的酸甜苦辣。这样的音乐,既接地气又富含情感,自然能赢得广泛共鸣,怎么能说不好呢?
更耐人寻味的是,那些昔日对『刀郎』提出质疑的人,现在都一个个没了声音。小编想,他们可能是被打脸打得太疼了,不好意思再出来说话了吧?哈哈,不过话说回来,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艺术,不是靠几个所谓的“权威”说了算的,而是要看它能不能走进人们的心里。
同时在8月30日,『刀郎』线上演唱会在线人数超5200万。
现在,『刀郎』凭借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他的音乐创作是根植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而非仅仅迎合某些小众圈子或审美“权威”的口味。这一事实,无疑让那些曾经对他提出过质疑和批评的人,现在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言论,或许他们会在心中暗自衡量,当年的那些评价,是否还站得住脚。
最后,小编想强调的是,艺术的世界宽广无垠,每个人的审美偏好都各有不同。有人偏爱高雅艺术,有人则钟情于通俗文化,这都是个人自由,无可厚非。但咱们不能因为自己喜欢某一种,就否定其他所有的。就像『刀郎』的音乐,虽然简单直白,但它也有它的魅力,也有它的价值。所以,咱们还是得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种艺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