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圈的现状让人不禁感到担忧。韩国媒体公开表示“韩国电影崩溃”,数据显示,韩国全年仅有17部电影开机,这一现象如果持续下去,韩国电影行业的未来将显得越来越不容乐观。照此趋势,两年后,韩国的观众或许会面临无片可看的尴尬局面。
而国内的电影市场情况也并不乐观。前不久,尔冬升在出席活动时直言,2027年金像奖可能会因为片源不足,陷入无片可选的困境。曾几何时,韩国电影是我们眼中的“尖子生”,每年都有不少爆款作品输出。但如今,真正热度高的韩国电影和综艺,大多是由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出品,与韩国本土的制作并无太大关联。甚至《首尔之春》的导演金成洙也坦言,韩国本土电影几乎已经无人制作。
几年前,韩国电影的开机数量还能接近百部,而现在,竟然骤降至17部,这样的变化实在令人吃惊。
与此同时,国内电影市场也进入了所谓的“冷静期”。以前一些大型电影公司动辄投入巨资拍摄大片,但现在它们都变得愈发谨慎。像猫眼娱乐今年推出了《飞驰人生3》等重磅项目,但备案的新片却屈指可数。自从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后,其投资策略显著收紧,除了『张艺谋』执导的《惊蛰无声》外,旗下项目大多都是小体量作品,如《偷偷藏不住》的电影版,显示出公司在投资上的保守转变。
其他老牌公司如万达和博纳也只启动了一个大型项目,而博纳的《四渡》相较于往年大制作的大片,明显缩水。这些公司变得如此保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怕赔钱。毕竟,去年一些大导演的作品未能盈利,资本自然不敢轻易冒险。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的大厂更倾向于收取发行费,而不愿意再和制作方联合投资,这也让纯电影制作公司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还要额外支出发行费用,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在传统大厂收缩的同时,一些“跨界选手”却在这寒冷的市场中站了出来,撑起了今年电影的开机量。最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剧集公司,曾专注于小屏幕的它们,如今纷纷涉足电影制作。去年新丽传媒因《异人之下》失利,大家原本以为它们会收敛投资,但没想到今年它们却在电影领域加大了投入。不仅筹备了《情圣3》,还和『陈思诚』携手打造了《神探之痕迹》,并邀请雷佳音和『周迅』出演《年夜“犯”》等作品。
爱奇艺影业也不甘示弱,凭借《捕风追影》赚得口碑与票房后,迅速投入了『陈坤』和肖央主演的《1840》的拍摄,同时还扶持新导演创作小体量电影。这些剧集公司进军电影市场的原因,一方面是剧集行业的利润已经不如以往,迫切需要开辟新业务;另一方面,估计也有部分是为了实现老板们“电影梦”的愿望。
除了剧集公司,宣发和经纪公司也纷纷加入了电影市场的竞争。麦特影业今年推出了六部新片,大多数是女性♀️题材,其中『周雨彤』就出演了两部。更有意思的是,不空娱乐不仅没有跟风拍女性♀️题材,而是选择了相对新颖的AI题材,并邀请姜武和雷佳音参演《笑解迷心》。此外,像泰洋川禾、天浩盛世等经纪公司也成立了影视子公司来制作电影,不再局限于捧自家艺人,显示出它们真心想在电影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跨界公司的加入无疑为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张一白甚至大胆尝试了剧集与电影的双重拍摄,用《值得爱》的原班人马拍摄了电影《爱是愤怒》,尽管剧集未大火,但这一尝试本身就充满新意。
在我看来,跨界并非单纯的盲目跟风。剧集公司在叙事方面的优势,宣发公司在资源整合上的能力,可能会为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活力。虽然电影市场的寒冬尚未过去,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危机中也蕴含着新的机遇。
传统大厂的收缩让市场变得不再浮躁,而跨界选手的涌入,则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题材和新玩法。过去,电影市场由大厂主导,大片占据主流;而如今,中小体量的创意项目日渐增多,新导演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说,电影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旧有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大家都在摸索新的发展路径。
跨界的力量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更多的作品,还推动了电影创作的多元化。也许,经过这场调整,未来的电影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观众期待的好故事,最终会以多种方式呈现,只要内容优质,无论是谁拍的,都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