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主流少年
很多人觉得演员是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好像随随便便就能名利双收。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骨感。有些演员在荧幕之外,过着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生活。

比如这位大家可能面熟的演员,在没戏拍的日子里,回到老家摆起了炒面摊。这让人想起『张颂文』曾经说过,绝大多数演员其实收入很低,真正能靠演戏过得滋润的只是极少数。

他叫李嘉明,山西运城农村走出来的演员。不是科班毕业,也没受过系统训练,全凭一股热爱,从最底层的群演做起。

小时候他最爱画画,还专门学过,但这条路没走通。后来父母觉得学艺术不现实,送他去学厨师,觉得好歹是个糊口的手艺。

可李嘉明心里始终放不下表演。那时他年轻,父母身体也好,没什么负担,就一个人跑到北京,从群众演员开始做起。

在剧组里,他肯吃苦,爱琢磨,被张国立导演注意到,给了他演配角的机会。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2007年的抗战剧《中国兄弟连》里,他演的“毛猴”让很多观众记住了他。那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形象,打动了不少人。

从那之后,他接了不少抗战剧,军人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虽然戏份不一定很多,但他对待每个角色都很认真。

在片场,他总是一个人默默背台词,琢磨人物心理,努力把角色演活。这种认真劲儿,让越来越多的导演愿意找他拍戏。

2015年,他主演的小成本电影《心语阳光》在国外电影节上拿了奖,后来另一部电影还入围了金鸡百花奖。站在领奖台上时,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年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但演员这个行业就是这样起起落落。2019年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找他的戏越来越少,最后到了无戏可拍的地步。

于是就有了后来网上流传的那些视频——他在老家运城的街边,穿着军大衣,熟练地翻炒着面条。动作麻利,像个老手。

很多人看到后都惊讶:一个演员,怎么就沦落到街头卖炒面了?
但其实,这或许不是沦落,而是另一种活法。

李嘉明本来就会厨艺,也能吃苦。在他眼里,有戏拍的时候就认真演戏,没戏拍的时候就卖炒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翻看他的社交账号,你会发现他特别接地气。不管是在老家摆摊,还是偶尔去拍戏,都像邻居大哥一样随和。

有人说他摆拍博眼球,但他不这么认为。生活本来就有很多种模样,他能坦然面对镜头,也能坦然面对生活。

在演艺圈,像他这样转战短视频平台的演员不在少数。有的回老家种地,有的摆摊卖货,有的做直播。说到底,演员也只是一个职业,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明星』️。

褪去光环后,他们也要面对柴米油盐。李嘉明的炒面摊是实实在在做生意的,乡亲们来吃面,不是因为他是演员,而是因为他做的炒面味道不错,价格也实惠。


通过短视频,他反而走出了一条新路。没有刻意卖惨,就是真实地生活。支起炒面摊的他,让人看到了另一种魅力。

『张颂文』那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这个圈子里,大部分演员的片酬都很低,很多人都在为生活挣扎。

2025年,李嘉明曾晒出一张十万元的借条,直到去年才还清。这不是炒作,而是真实的生活压力。

像他这样还算有点名气的演员,都要为几万块钱发愁,那些完全没名气的,处境可能更艰难。

前两年,老家父母还操心他四十多岁还没成家。外人看来光鲜的演员,实际上连找个对象都不容易。

好在2024年,因为拍短视频,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虽然年龄相差十八岁,但两人相处融洽。妻子不嫌弃他在外卖炒面,全心全意支持他的事业。

这样的他,在演员里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能在烟火气中找到生活的温度,也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