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ㅇㅇ
有时候,一个决定的影响,会蔓延一生。对张瑜来说,她的人生轨迹,或许就在某个选择后悄然改变了。
在八十年代初,电视还没那么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但一部《庐山恋》,让张瑜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电影里她饰演的周筠,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带着点儿新鲜感,和当时普遍的观念不太一样。特别是片中那种少男少女之间单纯又朦胧的情感表达,非常打动人。

更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里出现了被称为“银幕初吻”的情节。在那个时候,这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这个画面,成了很多年轻人心中大胆追求情感的象征。

电影的热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渐渐地,庐山成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爱情圣地”。仿佛谈恋爱不去那里走一走,就少了点儿什么。

当地甚至有了常年只放映《庐山恋》的影院。这部电影也因此创造了不少放映纪录,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张瑜做了一个周围人不太理解的决定。当时,她和搭档郭凯敏在银幕上非常登对,不少观众都希望他们能走到一起。

但生活不是电影。张瑜后来选择共度一生的,是比她年长、当时名气远不如她的导演张建亚。这个选择,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有些出乎意料。

两人结了婚。但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张瑜内心又开始萌发新的念头。她感觉到演艺圈新人辈出,自己原有的光环在慢慢褪色,于是萌生了出国深造的想法。

那会儿,很多人都认为出去学习能开阔眼界,提升自己。张瑜也抱着这样的期待,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但她可能没料到,行业的变迁远比个人积累的速度更快。

1985年,她去了美国。丈夫张建亚虽然不舍,还是支持了她的决定。空间的距离,加上各自忙碌的生活,让两人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

再好的感情,也怕长时间的疏远。1991年,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没有激烈的争执,更像是因为聚少离多,自然而然地淡了。

分开之后,两人的人生路径也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张瑜在国外的打拼并不顺利,好莱坞的路并没有想象中好走。决定回国发展时,她发现国内的影视圈也早已换了天地。

她接拍了一些戏,比如《红花记》、《包青天》等,但反响都远不如前。那个曾经一眼就能被观众认出的“周筠”,似乎渐渐被遗忘了。

而另一边的张建亚,则在导演领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执导的《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等作品,获得了不少好评,事业稳步上升。

看到前妻回国后处境不易,张建亚伸出了援手,邀请她参演自己的电影《王先生之欲火焚身》。这份情谊,在离婚的夫妻中显得尤为难得。

虽然事业有了一些起色,但张瑜意识到,想要重回过去的巅峰,已经不太可能。好在出国学习的经历,让她对影视制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开始尝试转向幕后。

2005年,她担任制作人的电影《鲁迅》与观众见面。大家这才注意到,张瑜已经从台前走到了幕后,开启了事业的另一扇窗。

生活还在继续。张建亚后来重组了家庭,有了孩子,过着平静安稳的日子。而张瑜则一直独自一人,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工作上。

如今,年近七十的她,依然在为自己的事业忙碌。有人猜测她是否还对过去耿耿于怀,也有人觉得她只是更享受独处的状态。

她曾在采访中说过,张建亚是她的初恋,也是她唯一的一任丈夫。话语间,似乎藏着一段放不下的往事。

回头看,两人如今的生活状态确实不太一样。但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一种选择,都对应着一种活法。其中的滋味,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