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家新开张的书店,刚一上架,一本写真集便瞬间被抢购一空。封面上的女性,长发披肩,裸露身体,仅穿一双舞蹈鞋。现场反应各异,有人倒吸冷气,有人脸红心跳,甚至有人质疑:“这也能卖得出去?”这个女子就是汤加丽——中国大陆首位正式出版人体艺术写真集的女性。
在大多数人还搞不清“裸体”和“艺术”之间的区别时,汤加丽已经用她的身体站在了公众面前,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她的立场。从那一刻起,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汤加丽来自安徽,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干部家庭,父亲是警察,母亲也是体制内人士。小时候,她学的是体操,后来却被舞台上的灯光吸引,毅然转向了舞蹈。她从小学习舞蹈,后来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天赋异禀的她,身材匀称,动作优雅,面容端庄,尤其是一双眼睛,灵动又富有故事感。老师们都说,汤加丽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在那个没有“网红”和“自媒体”的时代,想要出名,几乎只能选择两条路:舞台和屏幕。汤加丽曾在安徽春晚担任舞蹈演员,也参演了几部电视剧。例如,在《欢天喜地七仙女》里,她饰演了嫦娥,虽然她的美丽让她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但她的知名度依然平平无奇。
直到2002年,汤加丽遇到了一个人——摄影师张旭龙。当时,中国社会还没有广泛接受“人体艺术”的概念,拍摄裸照几乎被视为“不正经”的表现。然而,张旭龙却在一本内衣广告中看到了汤加丽的照片,他被她身上的“力量”和“美感”深深打动。
他问她:“你愿意拍摄人体艺术吗?”汤加丽起初拒绝了。她清楚地知道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她也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和丈夫的感受。她的丈夫,导演沈东,正是她最看重的人。他们通过拍MV相识,沈东追得非常热烈,经常送BB机、包包,甚至为她跑项目、接关系。她感动,也逐渐陷入其中,最后结婚了。
然而,演艺事业并没有像她想的那样顺利。尽管她有颜有身材,也接拍了一些影视作品,但始终没有大红大紫。她渴望出名,但不仅仅是为了虚荣,而是为了过得更有尊严。在那个信息相对封闭的年代,要想走红,几乎只有一个途径——通过舞台或荧幕。
直到张旭龙的提议,汤加丽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并非冲动,而是被对方的说服所打动。张旭龙向她展示了一些国外的人体艺术摄影作品,分析了光影、构图和线条,告诉她:“这不是色情,这是艺术。”汤加丽相信了,最终同意了拍摄。
这次拍摄的过程非常专业,使用了800多卷胶卷,摄影团队精益求精,汤加丽则在镜头前不再是演员,而是自我表达的艺术家。每一寸光影都经过精心雕琢,没有任何表演成分,只有纯粹的释放。
《汤加丽人体艺术写真》出版后,销量空前,首印的1万册几乎在几个小时内售罄。出版社紧急加印,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百度搜索量一度冲进前十,超过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如张柏芝和林志玲。
然而,这场风光背后的代价也极为沉重。书籍发布当天,汤加丽的母亲拿到书后翻了几页,脸色立刻变得苍白,整个人陷入了沉默。她的父亲,一个一辈子穿警服的男人,听到消息后,只简单地问了句:“怎么回事?”她无奈地答道:“是的。”父亲叹了口气,直接挂断了电话。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拒绝接她的电话,亲戚在饭桌上避而不谈她,邻居们看她的眼神也从羡慕变成了回避。
“你让我怎么见人?”汤加丽的父亲认为,这不是艺术,而是她在“丢人现眼”。
丈夫沈东的反应也很激烈。他觉得自己被“戴上了绿帽”,不是出轨,而是心理上难以承受的压迫。他忍不住对别人说:“我老婆……上了封面,全裸的那种。”沈东无法接受这一切,他并不反对艺术,而是反感这种裸露的方式让全国观众都看见。汤加丽解释说,她做出这个决定前已经考虑了很久,这不仅仅是为了艺术,也是为了机会,但沈东根本不愿意听她的解释。两人争吵不断,最终,沈东怒吼:“这日子没法过了!”他们离婚了。
离婚后的汤加丽一方面承受着舆论的暴风雨,另一方面还得继续工作。尽管她的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厚,大部分收入都被分成了,但她确实成了一个大红人。广告代言、拍戏、访谈节目接踵而至。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她:“你后悔吗?”她答道:“一开始有点,后来没有。那是我做的决定,做了就不后悔。”她还谈到了和父亲的关系,坦言自己有无数个夜晚是在泪水中度过的。她渴望被理解,但她知道这种理解不会一蹴而就。
汤加丽没有再婚,至少公开资料上没有。她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偶尔客串一些节目,再也不像当初那样高调。她说,现在只想过普通的日子。
回望那个时代,汤加丽无疑是孤独的。她不是第一个拍裸照的人,但她无疑是第一个勇敢站出来,承认自己“为艺术脱衣”的女人。她并没有文艺圈的自由背景,也没有强大的人脉和资本,只凭借一份勇气和一腔热情,把自己的身体作为表达的媒介。
然而,那时的社会并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一切。很多人看她的照片,心中复杂:既有好奇,也有激动,更多的是矛盾和冲突。她想要表达的,其实很简单:“人体不是耻辱,它同样可以是审美的象征。”
可社会给予她的,却是“你破坏了道德”的指责。汤加丽虽然理解这种看法,但她更加清楚,如果不迈出这一步,她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是“某某晚会的伴舞”那样的小角色。她不甘心,她选择了为自己坚持。
她的选择,正是许多艺术从业者在现实与自我之间的挣扎:你是选择坚持自我,还是讨好大众?汤加丽选择了前者。
这些年,汤加丽偶尔接受采访,也分享自己现在的生活。她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但也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她说:“如果再来一次,我会低调一点,把家庭和事业处理得更好一些。”
尽管与父亲的关系没有完全恢复如初,但她依然在尽力修复。尤其是父亲晚年身体不佳时,她主动照顾他,陪他看病、买药。感情没有回到从前,但至少恢复了“亲人”的基础。
如今的汤加丽,已经看淡了外界的评价。她不再解释,也不再出现在热搜中。那个曾经的“裸模”早已成为历史,而她也早已蜕变成一个经历风雨的中年女性。
我们常常给汤加丽贴上各种标签:叛逆、不守妇道、为红不择手段……然而,如果我们真的了解她的故事,就会发现,她更像是一个勇敢的“突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