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这个身份本是令人无比羡慕的,曾几何时,多少少女曾梦想着自己能够是那位坐在华丽宫殿中的公主,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们总幻想自己身着精美的宫装,走在镶满宝石的大理石地面上,享受着宫廷的奢华和宠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主一词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有时成为了人们调侃的对象,成为了某些人鄙视的代名词。
如今,许多人认为真正的公主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不过是伪装的“假公主”,虚有其表。然而,在今天的福建,确实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只是她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来自遥远的斯里兰卡。她的血统尊贵,且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姓氏,正是中国所独有的。
她的名字叫许世吟娥。她的家族拥有着显赫的历史,她的祖先曾是斯里兰卡的王族。这个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中隐藏了整整五百多年,直到某一天,某个偶然的事件将它们的存在重新暴露在人们的眼前。1990年代末,福建泉州的清源山墓葬群被无意间发现。考古专家接到消息后,迅速赶到泉州开展紧急发掘工作。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并不缺少古老的墓葬,但这次的发现却让所有专家感到异常震惊。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揭开墓葬的面纱时,发现了大量具有外国建筑风格的雕像,完全不同于常见的中国风格。这一发现引发了所有人的好奇: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并不与外界直接接壤,那么,这些雕像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历史秘密?
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在大墓周围发现了一些古老的碑文,终于为解开谜团提供了线索。通过解读这些碑文和一些石刻上刻着的“世家坑”字样,专家们终于确定,这座墓葬群的主人来自锡兰,而正中的主墓则属于一位锡兰的王子。
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虽然它并不大,却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相当遥远。如此一位远方的王子墓为何会出现在泉州?人们认为,若想揭开其中的奥秘,必须发掘出锡兰王子的大墓。但就在考古队准备继续发掘时,他们意外遇到了一位当地女子的强烈阻止。这位女子不仅明确表示不允许继续发掘,甚至透露这座墓就是她家族的祖坟。出于尊重,考古人员并未轻举妄动,而是耐心听她讲述家族的历史。
这位女子便是许世吟娥,一位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她不仅是一个相夫教子的普通家庭主妇,还在泉州市涂门街经营着一家饭店和古董店。在许多当地人眼中,她不过是一个姓氏稍显特别的普通女子。然而,面对即将发掘的锡兰王子墓,许世吟娥站了出来,坚定地阻止了考古队的行动,并告诉大家,这座墓属于她的祖先。
在闽南传统文化中,祖坟是绝对不能动的,任何对祖坟的侵犯都被认为会带来灾祸。因此,许世吟娥毅然站出来,讲述了家族的过去,揭开了一段久远的历史,而这一切要追溯到五百年前的明朝。
公元1459年,明朝天顺三年,锡兰国王世利巴来耶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前来大明朝朝贡,祈求天朝的庇护。明英宗朱祁镇亲自接见了锡兰王子,并赐予他许多荣誉和赏赐,还允许他在中国待上一年。然而,热带气候的锡兰王子在寒冷的北京冬季不适应,很快便患了重病。为了治疗他的疾病,朱祁镇命令将他送往气候温和的福建泉州。
这一治疗,竟然持续了整整七年之久。就在锡兰王子准备离开泉州回国的前夕,一个噩耗传来:锡兰国内发生了政变,国王去世后,其外甥发动了暴力政变,残忍屠杀了原本的王族成员,还派人去中国寻找锡兰王子的下落,准备一举斩草除根。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锡兰王子深知回国必死无疑,于是选择了留在泉州隐居。他改姓为“世”,并立下祖训,要求后代绝对不可以对外透露家族的历史。
从那以后,锡兰王子的后代便在泉州代代相传,直到许世吟娥的高祖母一代。当时,由于家中再无男性后代,为了延续姓氏,家族决定迎娶一位姓许的上门女婿,之后家族姓氏便更改为“许世”。直到许世吟娥这一代,她成为了这个姓氏的唯一传承人。
考古学家通过文物和许世吟娥所提供的家谱,结合锡兰王室特有的遗传特征——左耳耳廓上有一个小孔,最终确认了她的身份。许世吟娥并非空穴来风,她确实是锡兰王室的后裔。
这段家族历史一经披露,许世吟娥从一个普通女子变成了“锡兰公主”。她的故事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传到了斯里兰卡,引发了当地人对于公主的热烈追捧。斯里兰卡政府邀请她和丈夫前往寻根,并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回到中国后,许世吟娥也成为了中斯友谊的象征,成了中斯两国友好的“平民使者”。
此事也成为历史的佳话,在《明史》等资料中被记载,成为了跨越五百年的文化传承和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