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复刻博物馆馆藏文物元素的文创饰品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宠。在杭州各个博物馆,梅瓶手串、釉里红手捻、萤石发簪等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感的饰品,“圈粉”了一大批年轻人。
文创饰品比例增加
DIY手串特别火
记者现场看到,杭州博物馆文创区域围了不少人,以馆藏文物——蓝釉描金月映梅纹瓷爵杯为原型设计的各类饰品摆放在展台的显眼位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今年新推出的系列文创饰品,有耳环、手链、手串、手机挂绳等,其中手机挂绳卖得最好。
去年夏天,杭州博物馆一款“影青釉里红高足杯”冰箱贴一度火出圈。如今,该馆的文创产品越来越丰富,饰品在其中的比重也在增加。“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受众以中青年女性为主,不少文创产品的设计贴合女性喜好。”工作人员说。
杭州博物馆北馆一楼一角的柜台里,陈列着数十种色彩缤纷的手串,不少人正在挑选。“有文物的元素,体现了博物馆的精髓,是个很有意义的纪念品。”来自陕西的邢女士告诉记者。
“DIY手串区域是今年由咖啡馆改造而来的。现在手串特别火,我们特意辟出一个专门的区域。”工作人员说,节假日和暑期,这里十分热闹,有时两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推出三个月来,DIY手串已经卖出了1200多件。
除了杭州博物馆,良渚博物院以神人兽面纹造型为原型的挂坠、浙江省地质博物馆融合矿物元素的手串项链等也获得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设计让文物“活”起来
文化、情绪价值拉满
“文物是静止的,但设计能让它‘活’起来。”文创设计师未央说,今年她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推出的一款小翠鸟胸针,得到很多年轻人喜欢,光线上销量就有400多件。
这款胸针的设计原型,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一幅清代荷花翠鸟图中的小翠鸟。“设计制作时,正值浙博95周年特展《问羽》展览期间,宋画中灵动又写实的鸟儿给我提供了许多创作灵感。”未央说。
未央认为,博物馆文创饰品的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是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
“古典的中式优雅都溢出来了。”有网友说,当她戴上国家博物馆藏同款的文创饰品,感觉自己“和千年前的文化审美共鸣了”。
还有网友说:“博物馆的文创首饰有收藏价值,在家里就能看到原版文物,冲这点买也值了。”
本报记者 金檬 通讯员 郭靓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