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设计人物 IP 时,总觉得 “性格” 是个虚东西 —— 其实只要抓准 3 个核心步骤,哪怕是普通角色也能立得明明白白。
今天七彩猴动画就拿沙滩场景里的两个反差人设举例教学,看完你就懂了!
❌ 错误示范:只说 “大叔很贪婪”,读者没画面
✅ 正确做法:给性格加个 “专属动作锚点”
沙滩上的贪婪小气大叔,守着骑驴摊位时总在做同一个动作:眉头总是紧锁向下的,不停的靠抽烟缓解焦虑,还时不时得望向卖冰淇淋的摊位—— 这动作一看就知道是把钱看得比啥都重的主;
旁边的辛苦驴更有意思,被太阳晒得直耷拉耳朵,却会用蹄子把地上的贝壳扒到自己脚边摆成小堆,摆完得意地甩甩尾巴,结果尾巴扫到摊位竹竿,吓得立马缩成一团(笨拙又爱攒小破烂的可爱劲儿一下就出来了)。
这些重复出现的小动作,比千言万语更能让人记住性格。
第二步:用 “矛盾细节” 制造记忆点(反差感才是王!)光有标签不够,加点 “反常识小习惯” 会更鲜活:
大叔虽然对着客人喊 “骑驴2.5块不讲价”,但看到旅客太多路过,会偷偷把价目牌藏起来,让驴休息会儿(贪婪里藏着点心软,瞬间有了点人情味儿);
驴被太阳晒得直喘气,却会用鼻子把自己摆的贝壳拱到树荫下 —— 哪怕被大叔骂 “懒驴”,也得先护好自己的小宝贝(辛苦中带着小倔强,可爱度拉满)。
记住:好性格不是单向的,带点 “矛盾感” 才更像真实存在的角色。
把角色扔进具体场景,看他怎么做事 —— 性格自然就出来了:
当冰淇淋摊的雪糕突然“啪” 地砸在驴头上时:
大叔第一反应不是看驴疼不疼,而是冲过去立马把骑驴的招牌改成骑独角兽,想趁机捞一把,贪婪的底色又浮现出来,眼睛发亮;
驴被砸得懵了三秒,先甩甩头把奶油甩到大叔脸上,然后用舌头舔自己耳朵上的甜沫,舔着舔着突然想起自己的贝壳堆,一瘸一拐跑过去检查(善良又护短的底色藏都藏不住)。
同一个突发事件,两人完全不同的反应,把 “贪婪又机灵” 和 “辛苦却温顺” 的性格焊死在观众脑子里。
最后划重点:人物性格不是 “写” 出来的,是 “设计” 出来的;下次设计 IP 时,先别着急画外形,先给角色找个具体场景,把这三步走一遍,保证角色站得比谁都稳!
要是自己琢磨半天还是没头绪,强烈推荐看看七彩猴文化传媒!他们是人物 IP 打造的行家,尤其擅长设计这种有记忆点的动作锚点,能让角色性格一下子就立起来,新手也能参考着找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