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进去一根纱线,仅需50分钟,便能出来一件衣服,全程不需要人工拼接,不需要套口……在位于阜南经开区的阜南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南华翔”),一线成型电脑横机的运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纺织业的认知。
阜南华翔是上海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羊毛衫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实现年产800余万件高端羊毛衫的产能,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徽省绿色工厂、安徽省“皖美品牌”示范企业等荣誉。
走进阜南华翔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传统纺织厂密集的工人和嘈杂的机器声,而是一排排高速运转的智能横编生产线。工人只需完成纱线更换等简单操作,剩余步骤全部交给机器来完成。“一个人可以管理十几台机器,生产效率非常高。”该公司员工赵冬梅感慨道。
然而,就在几年前,阜南华翔还深陷传统生产模式的困境:一款毛衣织三年,仓库积压堆成山,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随着消费者对服装款式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激增,传统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为此,公司进行数字化改造,引进智能横编、洗水、倒毛生产线,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100%,并搭建“针织云”数字化平台,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完成了从“织三年”到“织云端”的蝶变。
“如今,只要把款式、身形画出来,把程序设定好,然后输入到机器里,机器就会自动进行编织了。”阜南华翔副总经理孙宇介绍,公司每年生产100余款高端羊毛衫,满足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2024年,公司“羊毛衫网络协同管控智能产线应用”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
阜南华翔的智能化转型,核心在于以数据重构生产链条。该公司依托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建立客观、精确反映人体特征的数据库,为服装号型的修订、更新及人体体型的细分提供理论依据;应用二维图形处理软件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设计效率、精确度和表现力大大提升;通过ERP和“针织云”系统,订单、生产、销售数据实时互通,形成供应链闭环管理。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智能化生产优势,阜南华翔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成为优衣库、ZARA、Burberry、V&S、H&M、A&F等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产品远销新加坡、南非、伊朗、美国、西班牙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一款毛衣织三年”到“50分钟成衣下线”,阜南华翔用数字化梭机织就了传统产业转型的生动样本。这家扎根皖北的企业,以“智”提效、以“数”赋能,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几何级跃升。阜南华翔的实践表明:当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中国制造”就能突破重围、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