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国际珠宝展出圈的“黄金内衣”,到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周引人注目的“花丝球包”,再到闪耀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花丝凤冠”……非遗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经匠人巧手,变成一件件融合古老东方美学与现代实用主义的精美作品,不仅让非遗花丝镶嵌技艺走出“深闺”,登上国际舞台,更以跨界融合的新貌走进普罗大众的消费视野。
“深圳是一座敢想敢拼的城市,这里有足够丰富的机会,包容了我所有奇思妙想,也让花丝镶嵌这项传统技艺焕发了现代光彩。”萃华非遗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深圳市萃华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郭夷锬,在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创新之路上“十年如一日”,她骨子里的倔强和深圳这座城市同频共振,让这门千年非遗成为了世界读懂中国的美学符号。
▲“凤凰于飞”花丝凤冠。
创新让传统技艺有了更多可能
郭夷锬自幼热爱美学,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06年,她加入百年珠宝品牌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适逢品牌转型升级关键期,力排众议的她将动漫元素与珠宝结合,突破传统观念,提出“黄金内衣”创意设计,并得到来自企业“掌舵人”的大力支持。在兼具美感和实用性时,如何得以最轻量化地呈现?经与多位行业顶级老师傅讨教商议,“黄金内衣”决定采用花丝镶嵌与錾刻非遗技艺,并耗时半年完成。
花丝镶嵌起源于商周,造极于明清,成为宫廷御用工艺,名列“燕京八绝”。“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一个金块,通过一系列复杂步骤,得到像头发丝粗细的金丝,经过掐填攒焊,呈现出大家最终看到的艺术品形式。”郭夷锬说。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2007年深圳国际珠宝展,这套仅重950克“黄金内衣”一经亮相,便引起了业内外的极大关注。郭夷锬回忆,很多新闻媒体架起“长枪短炮”,这是不曾见过的阵势,且评价全部是正向的。
“用今天的话说,我们出圈了!在当时,这属于非常大胆的创新,我想,正是深圳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基因,为产品的成功创造了可能性。”郭夷锬说。
郭夷锬钻研花丝镶嵌技艺。 受访者供图
花丝工艺品在巴黎时装周大放异彩
2009年,郭夷锬跟随萃华公司进驻深圳,继续学习和精进花丝镶嵌技艺。2017年,郭夷锬偶然得到参加巴黎国际时装周的机会。“当时距离开幕只剩两个半月,而我们需要准备的花丝作品数量是284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也有过纠结和犹豫,但郭夷锬深知这是花丝镶嵌技艺登上国际舞台的关键机遇,必须“背水一战”。
郭夷锬和20余人团队夜以继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设计创意,从创意草图,到细节施工图,再到打版、组合,分工协作。最后半个月时间里,团队几乎每天工作18个小时,终于赶在出发前的两小时,完成了全部作品。
最终,以“花开富贵”和“宫灯”为代表元素的花丝工艺品在巴黎时装周大放异彩,很多第一次见到花丝镶嵌工艺的外国人,都为这个来自中国的陌生品牌所展现的高超技艺和新鲜创意惊叹不已。
“珠宝+”跨界融合路越走越宽
巴黎时装周让中国花丝镶嵌技艺惊艳世界,也让郭夷锬清晰地意识到,国际嘉宾对“珠宝+服装”日常化搭配有着强烈的个性化需求。
“设计是没有壁垒的。唯有整合艺术共通点,联动不同产业,‘珠宝+’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她的建议下,经企业“掌舵人”拍板,“萃聚东方”品牌项目全新启动。
经过持续创新实践,“萃聚东方”品牌品类从初期专注T台的非遗珠宝与展示型服装,逐步拓展至日常服装、配饰、家居生活用品等多元领域,“珠宝+”跨界融合之路越走越宽。近两年,该品牌发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计划近两年内在国内一线、准一线城市落子布局,剑指未来三年进军东南亚市场。
2025年,在深圳相关政策支持下,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成功获评市级非遗项目。2025年,《深圳市罗湖区支持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着力构建共生共赢的黄金珠宝产业生态圈。
“深圳为我们搭建了非常宝贵的平台,许多活动组织方都会将非遗项目纳入其中。有时,我们会与新锐同台,有时又会接触到汽车、手表等其他行业代表……这些跨界交流极大启发了我们,也不断推动着非遗产品创新迭代与跨界融合的进程。”郭夷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