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充满现代感的娱乐圈,清一色的古装偶像剧让人眼花缭乱,真正有历史背景的剧集反而成了少见的珍品。虽然《锦绣芳华》并未大获好评,但《国色芳华》的制作无疑非常精良。相比于第一部的热烈讨论,第二部的热度稍显平淡,然而,依旧有网友在热议李现的服饰,特别是他所穿的那件粉色圆领袍。一时间,这套服装被不少人批评为“骚气”,有人甚至质疑,“古代男性真有胆量穿这种颜色与女性争宠吗?”这些声音也引发了关于历史真实性的探讨。
但其实,这套粉色圆领袍背后有着明确的历史背景。根据《旧唐书高宗纪》记载,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有着严格的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穿紫色,四品穿深绯色,五品为浅绯色。李现身着的粉色圆领袍正是浅绯色,在古代,这种颜色并不稀奇,反倒是有着一定的身份象征。在古代画作《内人双陆图》中,就曾描绘过穿着浅绯色衣袍的男子。因此,电视剧《国色芳华》选择使用这一色彩,无疑是借鉴了这一历史风格,虽然花纹和款式有所不同,但基本色调和古代画作中的形象如出一辙。
说到粉色的历史演变,明代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粉色从稀有贵族的象征,逐渐变成了大众的流行色。在明代,吉服的主色为深红色,粉色不仅成为了普通官员和学生的穿着选择,甚至连平民百姓也能穿上这种颜色的服饰,而在唐代,粉色仅限于五品以上的高官穿着。因此,粉色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古代社会阶层的变化。
有趣的是,粉色并非现代社会赋予女性的专属色,在古代,尤其是唐代,它其实是一种男性的专属色。绯色代表尊贵与地位,甚至连高跟鞋最初也并非为女性设计。在古代,男性的服饰通常比女性的更为华丽,甚至有时比女性更加讲究。男性常常打扮得油头粉面,注重细节,丝毫不逊色于女子。古代贵族的男女都有留长指甲的习惯,象征着他们不需要干重活,生活优渥,这种装饰往往给人一种“阴柔”的感觉。
而且,这种穿搭并非年轻男子的专利,许多老年男性也热衷于穿着粉色。比如,历史人物刘宗周就是这样一位粉色的爱好者。其实,在古代,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的性别标签,男女皆可穿着亮眼的色彩,尤其是在晚明时期,鲜亮的服饰成为了一种表达愉悦和美好心情的方式。这与清朝后期的沉闷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到“大胆”和“骚包”的穿搭,辽代的服饰设计似乎更加开放。辽代壁画中的男子,竟然穿上了包臀裙和高腿袜,看来古代的时尚真是出人意料的大胆。然而,这些服饰背后也藏着无尽的社会压迫。因为这种穿着并不是上层贵族的选择,而是古代底层百姓为了方便活动、保持凉爽所穿的衣物。相比之下,贵族们的选择则是吊带裙等更加华丽、舒适的服装。
值得注意的是,裙子并非古代女性的专利,某些男性的服饰甚至比女性的更为精致。许多男性贵族穿着红纱披身,下身穿着飘逸的褶裙,宛如神仙。这种服饰设计虽引发了对古代开放和大胆的赞叹,但背后更深的意义是对贫苦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古代的服饰,有时更多地反映了社会阶级的不平等和不公。
总的来说,古代的服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身份的象征,也与社会阶层的划分、性别的界限密切相关。所以,你还会觉得古代人生活得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