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贾玲在Lululemon活动现场身穿运动短裤,展现出结实的肌肉,扎起高马尾出现在公众视野时,记者席一度陷入寂静——这位曾被戏称为“微胖喜剧女王”的明星,竟然以如此锋利的下颌线、流畅的腿部线条亮相,似乎她的体重已经突破了100斤大关!从210斤到如今的脱胎换骨,她的转变为何引发了如此剧烈的争议?
8月2日,贾玲以Lululemon品牌大使的身份亮相上海,身着简洁的运动服惊艳全场。与其他明星华丽的造型不同,她没有浓妆艳抹,素面朝天扎着马尾,带着轻松的步伐走进采访区,开口前她便亲切地笑着说:“久等了”,给人一种亲和力十足的感觉。
体重疑似跌破百斤:与当年在《热辣滚烫》中的109斤相比,她的面容从略显方正变成了精致的鹅蛋脸,下颌线清晰如雕刻,脖部到锁骨的线条紧致流畅,连在场的记者都表示“完全认不出来”;
肌肉紧实成为焦点:尽管她的腿部肌肉比一般女性稍微粗一些,但皮肤没有任何松弛的迹象,肌肉在她的行走中自然绷紧,完全看不出曾经承载过200多斤体重的痕迹;
状态年轻了十岁:43岁的贾玲肤色透亮,淡妆下眼尾的“猫咪纹”和酒窝相得益彰,有网友调侃她“瘦出少女感,像撞脸大学拉拉队员”。
快速减重通常伴随着皮肤松弛,但贾玲却通过科学管理突破了这一“物理规律”。她每天坚持2小时的力量训练,配合由专业营养师定制的高蛋白饮食,这种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钞能力”正是明星保持身材的必经法则。
从“今麦郎”到“Lululemon”:贾玲代言的品牌变迁背后,展现了她在商业领域的蜕变。早期她以“吃货”形象代言今麦郎方便面,广告中自嘲“吃回本”;如今,她成为了奢侈运动品牌Lululemon的代言人。Lululemon的宣传片更是揭示了贾玲在减肥期间就是其忠实用户,训练服几乎成了她的标配。
品牌背后的深层逻辑:Lululemon一直拒绝传统的明星代言,偏好与“运动文化传递者”合作,如瑜伽教练等。选择贾玲,无疑是借她的蜕变完成品牌的“救赎”——之前该品牌因推出“拯救婚姻内衣”遭到广泛抨击,而贾玲“自律逆袭”的形象则完美契合Lululemon的“Super Girl”品牌定位。网友的评论也十分犀利:“减掉100斤肥肉,换来100倍身价!从锅盔到Prada,贾玲让‘瘦即经济’成为现实。”
争议的声音:“消失的笑点”与皱纹下的觉醒,随着身材的剧变,贾玲也面临了人设崩塌的质疑:“她的喜剧灵魂去哪里了?”有部分观众抱怨:“瘦了的贾玲穿上香奈儿走红毯,简直像换了个人,笑点全无!”有些人怀念她圆润时那种“200斤撑起笑点”的真实与烟火气。
- 皱纹与颈纹的坦然:2025年3月,有网友拍到她穿着价值3万元的西装,依然露出颈纹,眼角的褶皱也十分明显。但她却大方回应:“我喜欢现在的自己,褶皱是我的勋章!”
当大众对“胖玲=搞笑”的刻板印象依然停留在过去,贾玲却用行动撕破了这些标签:“我减掉100斤是为了角色,而不是为了继续当小丑!”她眼神中的变化最具象征意义——从前是睁大眼睛、咧嘴取悦观众,现在却更加沉稳冷静,仿佛是从“讨好型笑匠”蜕变成了“资本女王”的气场。
蜕变的秘密:地狱般的减肥后,贾玲如何保持身材并避免“反弹”?她的减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不少波折:
反弹30斤引发争议:2024年底,路透照片中她的肚腩明显隆起,讽刺性的网友评论“穿再贵的西装也掩不住肥肉”;
5个月的逆袭秘籍:她采用“5:2轻断食”搭配拳击训练,体脂率稳定在20%以下,早餐牛油果配鸡蛋,避免极端节食。“以前为角色拼命减肥,现在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她将健身融入日常生活:与奥运冠军汪顺打网球、挑战冲浪,甚至玩笑般把球砸向汪顺制造“最萌身高差”笑料。她坦言:“美不该被体重数字定义,保持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幕后野心:放弃春晚,转型为导演,她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贾玲的瘦身不仅仅是外形的改变,更是她人生的重大转折。她停演所有综艺,潜心执导反传销题材的新电影《转念花开》,亲自出演反派角色,并邀请杨紫参演。
资本布局:贾玲完全控股大碗娱乐,解散了艺人经纪业务,专注于内容创作。她被誉为“从喜剧演员到资本女王”的典范。文化符号方面,她登上了日本版Vogue,与安藤樱并肩,黑白西装的造型被赞为“东方许晴”。
行业视角:当她执导的《热辣滚烫》以34.6亿票房成为2024年票房冠军时,贾玲已稳居中国影史最卖座女导演的宝座。她的瘦身给了她新的角色通行证,但真正让她走得更远的,是她在导演椅上的强大掌控力。
对于贾玲来说,皱纹与肌肉都已成为她奋斗的勋章。她的减重传奇不仅源于角色的需要,更是对自我的重塑。当她在Lululemon活动中舒展着紧实的肌肉线条时,人们终于领悟到:她眼中带笑的光芒,不再只是取悦观众的喜感,而是经历过重生后,展现的“自我掌控与自由”。正如她在镜头前所说:“快乐不在于专业,而在于热爱。”
她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体重的数字——这是一首女性挣脱标签、掌控命运的凯歌。或许我们无法像她一样拥有百万健身团队,但我们都可以像她一样说:“余生,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