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她唇之下》如何用镜头撕开女性欲望的枷锁
在影坛,尽管不少作品探索女性同性情感,但能够突破传统叙事框架,以创新的视角真实呈现女性欲望的影片却并不多见。加拿大导演爱普洛·马伦执导的《她唇之下》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部由全女性创作团队制作的电影,将多伦多繁华都市作为背景,巧妙地将女性欲望的叙事与视觉美学融合,带给观众一场前所未有的感官盛宴。
影片巧妙地通过构建工业城市与自然景观的视觉对比,展现出主角贾斯敏在社会压迫与内心欲望之间的撕扯。城市中的时尚编辑部与屋顶工人进行高空作业的画面对比,深刻揭示了贾斯敏内心的冲突与挣扎。马伦使用4K数字摄影技术,以清晰锐利的画面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世界。通过经典的三幕剧结构,每一幕都环环相扣,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影片从贾斯敏和达拉斯在夜店的初遇开始,两人服饰的鲜明对比——皮革外套与丝绸礼服,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屋顶修缮的镜头中,高空作业的垂直视角与亲密戏中的水平构图产生强烈的对比,使观众身临其境。影片的高潮出现在暴雨中的对峙场面,雨水不仅洗净了身体,更象征性地冲刷掉了束缚在贾斯敏身上的社会规训。
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一系列闪回场景,巧妙地结合了家族权力结构与贾斯敏的个人情感史。特别是在翡翠镯子破碎的特写镜头中,导演将这段情感历程与家族的权力斗争紧密相连,赋予影片更多层次的解读。影片打破了同性情感通常被视作悲剧的定式,探讨了欲望背后的政治与经济因素。贾斯敏未婚夫所代表的父权经济依赖,象征着她被束缚在“金丝笼”中的困境,而达拉斯则打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代表着另一种解放。贾斯敏在与达拉斯的亲密接触中获得的性高潮,象征性地撕裂了婚姻的枷锁,影片通过这一画面传达出对异性恋婚姻制度的深刻批判。
在角色的塑造上,艾瑞卡·林德饰演的达拉斯打破了传统“硬汉女”形象,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女性的多维性格。她在屋顶修缮时,肌肉线条的特写与独自一人时的脆弱眼神形成鲜明对比,构建了一个既坚强又脆弱的复杂角色。而娜塔莉·科瑞尔饰演的贾斯敏,凭借微妙的表情变化,展现了她在爱情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内心斗争。她与未婚夫的晚餐场景,频繁敲击盘子边缘的叉子动作,暴露了她的焦虑与不安;而与达拉斯的亲吻中,逐渐放松的肩颈线条则展现了她情感上的转变。两位演员的化学反应,在屋顶的戏份中达到了高潮,成为了影评人称之为“年度最具张力的非语言对话”的经典场面。
影片的视觉风格也是导演马伦的一大亮点。她巧妙地运用对比色来刻画角色的心理状态,贾斯敏的工作环境以冷色调为主,蓝灰色的办公室背景常伴随着未婚夫出现时的金属冷光,强化了她内心的冰冷与压抑;而达拉斯的工作场景则充满了热烈的锈红色调,与她的火热个性形成了强烈对比。在亲密戏的处理上,马伦摒弃了传统柔光效果,改用自然光与阴影交织的方式,将肉体的亲密转化为精神上的契约。影片反复出现的精密符号,如翡翠镯子、达拉斯的工装裤、贾斯敏的高跟鞋等,都蕴含着深刻的隐喻,富有象征意义。音乐方面,电子音效与工业噪音的混合,尤其是在屋顶性爱戏中达到高潮,心跳声与金属敲击声的交织产生了强烈的生理节奏共鸣。
尽管影片的叙事充满突破性,但仍有改进之处。尤其是在同性情感的描绘上,影片有时显得过于依赖“拯救与被拯救”的框架,未能完全打破这一局限。贾斯敏的觉醒过程过度依赖达拉斯的引导,这一情节安排似乎复现了“男性凝视”的变体,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贾斯敏作为独立个体的觉醒。然而,影片的结尾,贾斯敏站在未完成的屋顶上,手持扳手凝视远方的画面,给予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暗示着女性主体性的潜在崛起。
第67分钟长达4分钟的静默对视戏,借助细腻的呼吸声与眼动特写,成功弥补了剧本节奏上的些许不足。整部作品融合了商业片的外衣与学术级的性别议题探讨。尤其是在影片结尾,贾斯敏将婚纱设计图转化为工装裤的设计图时,这一象征性的镜头深刻揭示了女性解放的真正含义——不在于与男性对抗,而在于重新定义自身的身体与欲望。《她唇之下》无疑是后女性主义时代的重磅影像作品,值得每位观众反复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