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能让您方便讨论与分享,也能增强您参与感。创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感谢您的支持。
那么,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和剧情的真实有看点之外,年代剧还有什么最为重要的元素呢?我认为,“接地气”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很多年代剧之所以拍不好,正是因为它们没有做到“接地气”。要么剧情过于悬浮,要么细节经不起推敲。如今的观众似乎被低估了,就像他们无法理解过去时代的真实面貌一样。然而,近年来确实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年代剧,如《小巷人家》、《南来北往》和《父辈的荣耀》等,虽然它们都有一定的优点,但离“爆款”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剧大多集中在近几十年的历史,最多也就是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很少能看到更加久远的历史时期。
然而,最近热播的央视大剧《生万物》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该剧的时间线从1926年到1946年,故事背景设定在齐鲁大地的农村,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起初,观众对这部剧并不看好,原因有二:一是担心杨幂的演技不能胜任角色,二是目前的年代剧普遍难以再现那个时代的精髓。然而,当正片一开始,剧中的各大主演纷纷亮相,尤其是林永健和倪大红这两位老戏骨的精湛表演,立刻让观众眼前一亮。每一个角色都显得鲜活生动,贫农、中农、首富、地主等不同阶层的生活差异一目了然。
细节的真实感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进入剧情的每一处。这种真实的年代感和“接地气”的表现,已经很久没有在国产剧中见到了,《生万物》堪称“天花板”级的作品。那么,究竟什么才算是“接地气”呢?
如果一部剧要表现得好,是否接地气,就要看它如何塑造贫困阶层的形象。如果连社会中最底层的人物都无法做到真实刻画,又如何谈得上接地气呢?如今的很多导演和演员🎭️,从小到大可能未曾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他们所塑造出来的“穷人”往往失真,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然而,《生万物》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剧中的“穷人”形象极其真实,几乎让人感到心疼。
仅从剧中几个家庭的过年日常生活细节就能看出这一点🕐️。剧中最贫困的家庭几乎家徒四壁,过年时因为债主来催债,整个家人只能偷偷躲避。银子一家的生活稍微好一些,属于贫农家庭,他们抢着吃野菜和窝窝头。而男主封大脚一家的日子则较为宽裕些,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肉有菜,包好的饺子一桌子,虽然不算奢华,但也很温馨。这样的待遇一年仅此一次,平日里如果有贵客上门,家里甚至连像样的肉菜都没有,只能“借鱼”来撑场面——这就是极为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封大脚一家和铁头家如此接近,却有着如此巨大的经济差距?原因很简单,铁头家租的是费家的土地,每年要缴纳高额的租金,再加上老母亲常年生病,铁头一家时常需要接济银子一家的生活。而封家则拥有自己的一块地,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一家人温饱,而且封母还会编蓑衣赚钱,完全是典型的“自耕农”家庭,所以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
与这些贫困家庭的辛苦生活相比,费家的年夜饭堪称“天堂”——桌上大鱼大肉,美酒小菜应有尽有,院中还放起了烟花。这种对比在剧中非常明显,展示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巨大差距。某些角色的年夜饭可能是丰盛的,但也有些人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剧中无论是服饰、道具,还是生活环境,都力求真实,仿佛让人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
可以说,这样一部剧应该大获成功,它的未来剧情更是充满了悬念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