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的挡板后,那双旧球鞋被鞋盒半掩着。白色的网面早已泛黄,鞋边的胶条裂了道细缝,鞋带磨得发毛,鞋跟处的气垫早就没了弹性 —— 这是我刚入职时穿的运动鞋,陪我跑过无数次客户公司,踩过凌晨三点🕒️的写字楼地砖。
第一次穿它见客户,是在七月的暴雨天。地铁口积水漫过脚踝,我拎着公文包💼踮脚蹚水,网面鞋吸饱了泥水,每走一步都 “咕叽” 作响。进电梯时,邻座的女士皱着眉往旁边躲,我盯着鞋面上晕开的泥痕,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天的提案意外顺利,客户笑着说 “年轻人有冲劲”,我低头看见湿透的球鞋,忽然觉得那 “咕叽” 声里,藏着点破釜沉舟的勇气。
鞋头的网面有个小洞,是被楼梯扶手勾的。那年为了赶项目进度,我抱着文件📄在消防通道狂奔,鞋头撞在金属扶手上,网眼瞬间绽开个星形的破口。同事说 “换双新的吧,看着寒酸”,我却找了块同色的布,用胶水小心翼翼地粘住。后来每次低头看那补丁,都像看见那个喘着粗气爬楼梯的自己,衬衫湿透,眼里却亮得很。
鞋底的纹路里,嵌着无数个城市的碎片。有次在产业园见客户,鞋底沾了片银杏叶,金黄的脉络嵌在纹路里,像枚精致的标本;去郊区工厂考察时,鞋跟卡进铁轨的缝隙,拔出来时带着块褐红的铁锈;最难忘的是在机场转机,鞋底粘了半截登机牌,上面的航班号被磨得只剩个 “MU”。这些细碎的痕迹,比任何日程表都更清晰地记录着,我曾为了什么而奔跑。
球鞋最狼狈的一次,是陪领导去工地。刚下过雨的地基坑泥泞不堪,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白球鞋彻底变成了黄泥巴色,鞋帮处还溅上了块水泥,硬得像块小石头。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 “接地气”,我却在回公司的地铁上,偷偷用湿纸巾擦了一路。那天晚上,我把球鞋泡在洗衣粉水里,看着泡沫里浮起的泥沙,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 “脚下有泥,心里才有数”。
它渐渐被冷落,是从升职那天开始的。新岗位不需要频繁跑外勤,我买了双锃亮的皮鞋,旧球鞋被塞进了鞋柜底层。直到去年公司篮球赛,我翻箱倒柜找出它,网面已经脆得一碰就掉渣,可系鞋带时,手指还是习惯性地在第三个孔位多绕了一圈 —— 那是当年为了让鞋跟更跟脚,自己琢磨的系法。在球场上跑了没两分钟,鞋底就磨出个新洞,我却笑得比赢了比赛还开心,仿佛那个穿着旧球鞋往前冲的自己,又回来了。
现在它待在办公桌下,成了我藏零食的 “秘密基地”。鞋筒里塞着能量棒和巧克力,都是加班到深夜时的补给。有次新来的实习生看见,好奇地问 “为什么不扔掉”,我把鞋拿出来,指着鞋底的纹路说:“你看,这道深沟是在产业园的石板路上磨的,那个浅坑是机场传送带硌的。” 他摸着泛黄的网面,忽然说 “像张地图”。
确实像张地图。这双旧球鞋的每道裂痕、每块污渍、每处磨损,都是我在城市里跋涉的坐标。它见过我被拒绝时的沮丧,也见证过签下大单时的狂喜;它陪我在凌晨的便利店吃关东煮,也跟着我在庆功宴的门口等代驾。那些被它承载过的重量,不止是我的体重,还有初入职场时的慌张、跌跌撞撞的成长,和从未熄灭的冲劲。
前几天整理办公室,我把旧球鞋刷干净,放在了窗台。阳光晒在泛黄的网面上,竟透出点温暖的光泽。楼下的年轻人穿着新款运动鞋匆匆走过,我忽然想起刚穿这双鞋时的自己,也是那样,觉得脚下的鞋能带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其实鞋子从来不会过时,过时的是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就像这双旧球鞋,即使网面破了,气垫瘪了,可每次看见它,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在暴雨里蹚水的早晨,那个抱着文件📄爬楼梯的黄昏,想起自己曾经怎样用力地奔跑过。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我把球鞋放回办公桌下。鞋筒里的巧克力还在,像藏着个甜蜜的约定。我知道,它会一直在这里,提醒我:别因为走了太远,就忘了当初是为什么出发;别因为穿了更体面的鞋,就忘了曾经怎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