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转凉,阳光不再像夏季那般灼热刺眼,许多人便放松了防晒警惕,认为“秋阳无害”。实则不然,秋季臭氧层浓度降低,『紫外线』穿透力更强,且空气干燥、云层稀薄,皮肤水分流失快,屏障功能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忽视秋季防晒,不仅会导致晒黑、色斑加重,还可能引发皮肤干燥、老化,甚至增加皮肤疾病风险。因此,秋季防晒同样至关重要,需科学重视、正确防护。秋季防晒的误区有哪些?
一、秋季防晒认知:走出“秋阳不伤人”的误区
1.秋季『紫外线』的“隐蔽性”危害
秋季『紫外线』中UVA(长波『紫外线』)占比更高,其穿透力强,能穿透玻璃、云层,直达皮肤真皮层,对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造成损伤,长期暴露易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增多、色素沉着。虽然秋季气温低,但UVA强度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仍处于较高水平,并非“温和无害”。
2.『防晒霜』:科学选择与使用
选择SPF30+、PA+++或以上的广谱『防晒霜』,既能抵御UVB(中波『紫外线』)防止晒黑晒伤,又能阻挡UVA延缓皮肤老化。秋季皮肤干燥,可优先选择质地滋润、添加保湿成分的『防晒霜』,避免使用过于清爽的酒精类产品。使用时需注意足量涂抹,面部用量约为一枚硬币🪙大小,颈部、耳后等暴露部位也需兼顾;出门前15-20分钟涂抹,确保『防晒霜』形成保护膜;若在户外活动,每2-3小时补涂一次,出汗较多或接触水后需及时补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