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管溃疡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具体病情。多数情况下,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但若延误治疗,则可能引发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幽门管溃疡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主要由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
早期症状通常较轻,如上腹隐痛和反酸,通过规范用药和饮食调整可逐渐愈合。常用药物包括抑制胃酸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的铝碳酸镁咀嚼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大多数患者经过4-8周的药物治疗后,症状会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缩小。
如果溃疡持续进展,可能导致幽门梗阻,表现为频繁呕吐和消瘦,此时需要通过胃镜下球囊扩张或手术治疗。更严重的情况是溃疡穿透肌层导致急性穿孔,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和板状腹,需紧急手术修补。长期未愈的溃疡还存在癌变风险,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监测。
幽门管溃疡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和面条,并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胃镜,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出现呕血、黑便或体重骤降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