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通常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进展。这种疾病是由于眼压异常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眼压并保护视功能。
青光眼的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为主。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通过药物控制眼压,常用的药物包括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和贝美前列素滴眼液。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需要紧急降眼压处理,临床常用乙酰唑胺片联合甘露醇注射液。激光治疗如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部分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帮助改善房水引流。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或晚期患者,则需进行小梁切除术等滤过性手术来建立新的房水排出通道。所有这些治疗措施都需要终身随访监测眼压和视神经变化。
一些继发性青光眼在解除原发病因后可能会有较好的预后。例如,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在停用激素后眼压可能恢复正常;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在炎症得到控制后眼压也可能有所改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如果早期接受房角切开术,有可能获得长期的眼压稳定。然而,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需要持续治疗以防止视野进一步缺损。
为了更好地管理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在暗处用眼,减少一次性大量饮水,并控制情绪波动。定期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视野检查和视神经OCT监测也很重要。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停止使用降眼压药物。如果出现眼胀头痛、虹视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眼压筛查,而有家族史的人则应该从30岁开始进行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