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后出现虚汗且额头温度下降,这可能是退热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应,也可能与脱水、体质虚弱或药物副作用有关。感冒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退热时出汗有助于散热,但需警惕电解质紊乱或继发感染。
退热期出汗是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的正常现象,常见于服用退热药后或疾病恢复阶段。此时体温波动可能导致额头触感不热但腋下仍低热的情况。若伴随口渴、尿量减少,提示存在轻度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体质较差者可能因气血不足出现持续性虚汗,表现为乏力、畏风,需注意保暖并补充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药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退热后反复高热、汗液粘腻腥臭或意识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细菌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继发感染。服用含麻黄碱的复方感冒药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多汗,此时应停用药物并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感冒期间出现冷汗需警惕低血糖,应及时检测血糖。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受凉。饮食上可以选择百合银耳羹等滋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若虚汗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心悸、手抖,建议就医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等疾病。儿童出现嗜睡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家长应立即带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