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放松身心的“缓冲期”,但不少人会陷入“熬夜狂欢、白天补觉”的作息紊乱中,导致假期结束后出现“节后综合征”——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等。其实,假期作息调整的核心是“张弛有度”,既不过度放纵,也不过度紧绷。假期作息怎么安排比较好?本文将从假期前、假期中、假期后三个阶段,详细介绍科学调整作息的方法,帮助大家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保持身心平衡。
一、假期作息紊乱的常见危害
长期作息不规律会打破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对身心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具体表现为:
1.免疫力下降
睡眠是免疫系统修复的重要时段,作息紊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使身体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侵袭,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
2.肠胃功能失调
生物钟紊乱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节律,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尤其假期饮食油腻时,肠胃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2.减少睡前刺激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蓝光刺激影响褪黑素分泌;可通过泡脚、阅读纸质书、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帮助建立“睡前仪式感”,提升睡眠质量。
3.规划假期“作息框架”
提前大致规划假期的作息方向,比如设定“最晚入睡时间”(不超过凌晨1点)和“最早起床时间”(不晚于上午10点),避免完全脱离日常作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