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以通过专业量表筛查、症状自评、躯体症状观察、社会功能评估及就医诊断等方式综合判断。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重大生活事件或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抑郁自评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初步评估。这些量表包含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核心症状条目,需根据近期真实感受作答。部分医院官网或心理健康平台提供免费在线测评,但结果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临床诊断。
持续两周以上存在情绪消沉、思维迟缓、自我否定等典型表现时需要警惕。注意是否出现晨重夜轻的情绪波动特征,或伴随无法解释的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对既往喜爱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出现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时提示风险较高。
长期食欲紊乱导致体重明显变化,或存在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需记录。部分患者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这些生理指标异常合并心理症状时具有更高参考价值。
工作学习效率持续下降,回避社交活动或人际关系恶化需关注。观察是否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决策困难等认知功能损害,以及洗漱更衣等基础自理能力减退的情况。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是判断病情严重度的重要依据。
精神科医生会结合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甲状腺疾病等器质性问题。诊断需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中关于症状持续时间、严重度的标准,可能涉及抑郁症分型鉴别。医生会根据病情推荐认知行为治疗、抗抑郁药物或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每日记录情绪变化有助于病情监测。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或酒精,可尝试『正念冥想』缓解压力。若自评存在多项抑郁症状或出现自伤倾向,家长或监护人应立即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社会支持系统对康复至关重要,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而非简单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