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厌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锌元素、中医推拿、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来解决。这种症状通常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或疾病引起。
减少零食摄入,避免餐前一小时内吃甜食或饮料。将主食做成动物形状或搭配鲜艳的蔬菜,增加进食趣味。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每餐间隔2-3小时,单次进食量控制在150-200毫升。食物温度保持在40℃左右,质地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固体。
缺锌会导致味觉敏感度下降,可以选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或甘草锌颗粒等补锌制剂。每周安排2-3次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牛肉和猪肝。补锌期间需要监测血清锌浓度,以防长期超量补充引发铜缺乏。如果同时存在缺铁性贫血,应与铁剂间隔2小时服用。
每日晨起顺时针摩腹5分钟,并配合补脾经手法推拿。捏脊疗法从尾椎至大椎穴反复提捏3-5遍,以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足三里穴位按压每次持续30秒,重复进行3次。推拿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建议家长在孩子进餐前1小时操作。
对于胃肠动力不足的情况,可选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或醒脾养儿颗粒等中成药。细菌感染引起的继发性厌食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抗感染。胃食管反流患儿短期内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所有药物使用前需排除过敏史,家长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避免在进餐时训斥或强迫孩子进食,建立每日固定的进餐仪式感。采用游戏化的进食奖励机制,如完成定量食物可以获得贴纸奖励。对于因入学适应期产生的应激性厌食,需要联合教师进行行为矫正。如果持续两周未见好转,需排查是否存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发育问题。
家长应记录孩子的每日食物摄入种类与分量,观察大便性状及排便频率。保持就餐环境安静,避免电视、玩具等干扰因素。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若连续三个月体重增长停滞或下降,需进行内分泌代谢检查。夏季可准备山楂麦芽饮等开胃饮品,冬季推荐山药小米粥等温补膳食。注意选择符合儿童抓握特点的餐具,培养自主进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