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三类,其分类依据为心电图表现及房室传导异常程度。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200毫秒,但所有心房冲动均能下传至心室。通常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肌炎或药物作用引起,患者多无症状,偶见心悸。治疗以观察为主,若由药物导致需调整剂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片改善传导。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莫氏I型和II型。莫氏I型特征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多与房室结病变相关;莫氏II型表现为PR间期固定后突然脱落,提示希氏束以下传导系统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或短暂意识丧失,严重时需安装临时起搏器,长期可考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与心室电活动完全分离,心室率多低于40次/分。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损伤或退行性病变,患者可出现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需紧急处理,包括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心率,并尽快植入永久起搏器。
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饮食需限制咖啡因摄入,保持低盐低脂。若出现明显乏力、黑朦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