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傍晚,杭州东站一如往常般繁忙。G7545次列车按计划应在16时37分抵达并稍作停留后继续行程。然而,就在列车即将进站时,一名乘客突然从站台跳下,现场目击者回忆称,紧接着传来刺耳的紧急刹车声。列车在距离事发地约九个车厢长度的位置停下。官方通报证实,列车出站时确有一名旅客跳入股道,尽管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但碰撞仍不可避免。此次事件导致G7545次列车晚点42分钟,直至17时22分才重新出发。跳轨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这起悲剧反映了现代教育中生命韧性教育的缺失。我们教会孩子解方程、写商业计划书,却忽略了如何面对失败。教育体系过于强调成功与结果导向,从小红花到高考,再到职场KPI,都在强化这种观念。孩子们在规划好的成功路径上成长,一旦遭遇挫折,便可能崩溃。孔夫子曾赞赏颜回即使生活困苦也能保持内心的快乐,这启示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强大而非外在条件。现代社会将价值捆绑于物质成就,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培养。功利化的教育体系推崇“有用”的学科如数理化、金融等,而哲学、历史、艺术等被认为“无用”的学科则被边缘化。这种取舍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因为“无用”的智慧教人理解世界、安顿自己。卢梭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会孩子如何生存、感受及与他人和谐相处。当一个人缺乏哲学思考、历史参照和艺术情感出口时,在现实重压下容易陷入困境。此外,教育也加剧了社会原子化趋势,强调个人奋斗,忽视情感连接。近年来提倡的社会情感学习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教导孩子认识情绪、发展同理心,建立积极关系。如果这位卧轨者从小接受过挫折教育,或许悲剧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