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滑跪”3亿中产 品质危机引争议。山姆好丽友事件引发中产阶层的不满。当好丽友派在山姆货架上显得格格不入时,关于“中产专属感”的讨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山姆作为高端会员制零售品牌,一直凭借精准选品策略吸引中产消费者。然而,近期大众商品集中上架和明星商品接连下架打破了这种平衡。
2025年6月,山姆上架了定价49.9元(48枚)的“低糖好丽友派”,宣称减糖80%、增加30%可可。这款产品遭遇了300余名消费者的负面评价,主要争议在于实际甜度超标及含起酥油存在反式脂肪酸风险。此前,好丽友因2022年的“双标配方”事件丧失部分消费者信任,尽管品牌方澄清全球配方一致,但信任裂痕依然存在。此时引入该品牌无疑触碰了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更让消费者不满的是,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高性价比商品被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徐福记、卫龙、溜溜梅等大众市场常见品牌。这些变化削弱了山姆的核心竞争力,毕竟独家或高性价比的明星商品是其吸引会员持续付费的关键。面对舆论压力,7月15日傍晚,这款上架一个多月的“低糖版好丽友派”已在山姆App上下架。
中产消费者对山姆不满的原因很简单:支付会员费用是为了获得差异化体验和放心食品。如果山姆变得来者不拒,他们宁愿去普通超市购物。网友们的评论直指问题核心:如果选品和普通超市无异,为何还要花钱办会员?同样为会员制,山姆的选品甚至不如东方甄选。质量下滑只能换其他家,开市客是个不错的选择。
山姆近年来的品质问题频发。2025年上半年,山姆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如南昌徐女士在鲜肉包里发现疑似玻璃的透明异物,浙江张先生在牛奶里喝到塑料片,上海潘女士在坚果里看到蠕动的虫子。黑猫投诉数据显示,2024年关于山姆的投诉超过8000条,其中近40%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让中产消费者感到背叛,质疑山姆的售后服务也常常被认为态度傲慢。
山姆快速扩张可能是问题根源之一。2024年,山姆在国内新开6家店,2025年计划再开10家,门店数量接近60家,会员人数超过860万。为了支撑这一规模,山姆本土化率超过70%,但品控成了大难题。冷链断供导致牛奶变质,仓储人力不足使得过期商品未及时清理等问题频发,反映出供应链与管理能力未能跟上规模扩张的步伐。
此外,竞争对手的压力也不容忽视。盒马通过商品创新服务精准触达细分需求,开市客与家庭需求深度绑定,永辉超市也开始发力。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山姆中国销售额增速从15%降至个位数,规模扩张带来的供应链与管理成本高企,迫使企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直接导致会员权益缩水。
近年来,山姆一直是友商心目中的典范。胖东来表示永远不会与好品质的企业正面竞争,盒马的侯毅也常夸山姆值得学习。山姆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会员制模式,但如今零售圈的“祛魅”加速,消费者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和稀缺性。零售行业没有永远的神话,山姆能否守住“让会员觉得值”的初心,决定了它能否继续赢得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