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男子喝完藿香正气水后送医抢救 酒精与降压药相互作用惹祸!夏日炎炎,55岁的王大爷坐在沙发上冷汗直流。他没想到自己会被紧急送医抢救。王大爷患有高血压多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血压控制良好。某日受凉后,他出现头晕、恶心、腹胀和食欲不振等症状,自认为是感冒或中暑,便自行购买并服用了一瓶藿香正气水。
一小时后,王大爷照常服用降压药。两小时后,当他准备起身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心跳加速、冷汗涔涔、面色惨白。家属紧急测量血压,发现其血压从平时的130-140/80-85mmHg降至90/60mmHg,且心率明显加快,立即将他送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诊医生初步判断,王大爷服用的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与硝苯地平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硝苯地平血药浓度异常升高,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急性低血压。经过对症治疗,王大爷逐渐好转。
王大爷的遭遇并非个例。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该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陈明解释,藿香正气水作为夏季常用药,其40%~50%的酒精含量(相当于高度白酒)常被忽视。当藿香正气水与降压药联用时,可能引发以下风险:血管“过度放松”,血压断崖式下跌;中枢神经遭“双杀”,反应迟钝风险增加;肝脏代谢“打架”,药效失控。
具体来说,酒精本身能扩张血管,与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或缬沙坦等降压药联用时,会叠加降压效果,导致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跌倒甚至休克,尤其老年人体位改变时风险更高。若降压药含可乐定、利血平等中枢抑制成分,与酒精合用会加重嗜睡、眩晕,严重影响驾驶或操作机械的安全性。酒精与降压药均依赖肝脏代谢,二者竞争酶资源,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异常,血药浓度忽高忽低,疗效难以预测。
陈明提醒,藿香正气水是高血压患者的“高危雷区”,其酒精可直接诱发或加重低血压,建议改用无酒精剂型(如口服液、软胶囊)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年人、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需格外警惕。
遭遇低血压如何自救?若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低血压征兆,需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站立时跌倒,优先平卧位并抬高双腿(垫枕头或靠墙)。户外时可靠墙蹲下,低头置于两膝之间。缓慢饮用300~500ml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冰水),或吃少量咸味饼干。症状缓解后,先坐起5分钟,无不适再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复发。若已晕厥或伴胸痛、呼吸困难,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藿香正气水用药禁忌与注意事项:禁止与头孢类、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等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合用,间隔期至少7天。避免与中枢抑制剂、降糖药、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如需合用需严密监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病患者慎用,酒精过敏者禁用。陈明强调,夏季高温本就易诱发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更需警惕“隐形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