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拟修建6条大运河有何目的
中国开建全球最大水电站后,印度宣布:将修建6条大运河,截断巴基斯坦水源。印度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水条约》,此举影响巴基斯坦70%的农业用水来源,印度官员表示,内阁会议决定“暂时搁置”1960年签署的条约,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逆转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这一决定源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枪击事件。
《印度河流域水资源条约》于1960年签署,印度控制东部三条河流:拉维河、比亚斯河和萨特莱杰河,巴基斯坦控制西部三条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巴基斯坦是该条约的主要获益方,获得上述河流约80%的总水量。
同期中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2024年12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核准了这项工程。
印度拟修建6条大运河有何目的
印度暂停水条约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巴基斯坦超过90%的农业用水依赖于印度河水系,其中大部分发源于上游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由于印度政府限制河流流量,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在近代历史上首次可以步行通过。
中国的水电工程规模庞大,雅鲁藏布江在派镇至墨脱约212公里河段形成巨大马蹄形拐弯,利用这段河流达2000多米的水头落差,可兴建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墨脱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可提供3000亿度零碳电力。
印度拟修建6条大运河有何目的
印度的水资源控制策略并非新举措,在过去10年里,印度曾屡次威胁要对巴基斯坦“断水”,此前还曾在没有发出通知情况下开闸泄洪,导致下游巴基斯坦境内河水位大幅上升,2016年和2019年,印度都曾因克什米尔地区安全事件威胁切断水源。
技术层面的限制确实存在,即使印度想完全阻止水流,也不太可能立即实现,因为印度在西部河流上游修建的水库库容不足以完全阻挡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流,此外5月至9月期间正值高流量季节,冰川融化使水位居高不下。
巴基斯坦的反应强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表态称,水资源是巴基斯坦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巴方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一旦水资源遭到侵害,将以军事行动全力反击。
印度拟修建6条大运河有何目的
中国水电工程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墨脱所在的山区不仅容易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而且还位于脆弱的地震带边缘,墨脱水电站的规划地址人烟稀少,山路崎岖,对外交通极为不便。
印度对中国水电工程的担忧持续升级,印度一些环保人士对中方修建墨脱水电站计划提出质疑,担心可能对印度东北部各邦造成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方修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经过严谨科学论证,不会对下游国家生态环境、地质水资源权益造成不良影响。
经济影响方面水资源争端对南亚地区造成多重压力,气候变化为印巴水资源矛盾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印度河水系主要依赖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脉的冰川融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数据显示,印度河流域是全球第二大过度使用的含水层。
从国际法角度看争端解决机制存在局限性,《印度河流域水资源条约》是一项双边协议,没有指定的执行机构,虽然世界银行在任命专家和仲裁员方面发挥作用,但它并不是执行机构。
巴基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而印度则与美国在防务和经济领域关系密切,这种复杂的国际博弈格局使南亚局势更加难以调和。
技术合作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一些专家建议通过建立跨境水资源联合管理机制,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利用卫星监测系统实时跟踪水流量变化,可以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
中国在水电开发中强调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需要在减少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影响的同时,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巨大挑战,包括交通网络完善和远距离输电能力提升。
水资源管理需要地区各国的协调合作,单边行动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政治收益,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各国需要寻找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调解作用,但多边机制的缺失仍是主要障碍,未来可能需要更完善的国际合作框架来应对跨境水资源管理挑战。